破解压铸冷隔难题:六大成因与八大预防措施详解
破解压铸冷隔难题:六大成因与八大预防措施详解
压铸过程中常见的冷隔缺陷问题,不仅影响铸件的外观,还会对其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从冷隔的定义、成因、预防措施以及实际案例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对于从事压铸行业的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冷隔是压铸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缺陷,表现为铸件表面出现一条或多条金属连接的接缝或裂纹。这种缺陷的产生通常是由于金属液在模具中充填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分布不均,金属液未完全融合导致的。冷隔的形成不仅影响了铸件的美观度,还会对其机械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出现冷隔的部位通常是离内浇口远的表面或薄壁区域,有明显的、不规则的、下陷线性纹路(有穿透与不穿透两种),形状细小而狭长,有的交接边缘光滑呈圆弧状,在外力作用下有发展的可能。冷隔的压铸件可能会出现发黑,伴有流痕、表面气泡等。
冷隔缺陷的成因
01 模具设计不合理
模具设计时未充分考虑金属液的流动和填充,如浇道位置不对或流路过长,导致金属液在填充过程中过早冷却,形成冷隔。
02 模具温度过低
模具温度过低会加速金属液的冷却,会影响金属液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在金属液的汇合处产生冷隔。
03 浇注温度过低
浇注温度过低会导致金属液的流动性变差,使得金属液无法充分填充模具,从而形成冷隔。
04 压铸参数不当
压铸参数设置不当,如注射压力不足或注射时间过短,会导致金属液无法充分填充模具,金属液不能完全融合,从而形成冷隔。
05 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
如压力头高度太低,降低金属液的充型能力,或浇注系统的横截面尺寸小,不利于金属液充型。
06 没有充分考虑金属液流态
在型腔中,金属液填充不同步,分成若干股进行填充,或金属液填充时产生紊流、分流,导致融合不良,以及溢流槽位置与金属流股汇集处不吻合,包裹的气体阻碍金属液相融,均可能导致冷隔。
防止冷隔的措施
01 优化模具设计
在设计模具时,应充分考虑金属液的流动和填充形态,确保金属液能够平稳而均匀地填充整个铸型腔,避免断流、紊流或分流。
02 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模具温度
保持金属液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防止金属液过早冷却或二次氧化。
03 调整压铸参数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压铸参数,提高压射比压和压射速度,在保证足够充填型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液态金属在型腔中停留时间,以避免过快的冷却造成冷隔。
04 定期维护模具
定期对模具进行维护和保养,保持模具的良好状态,防止因模具损伤而导致冷隔的产生。
05 控制材料质量
正确选用合金,改变合金成分,提高合金流动性。
06 改善排气、排溢条件
确保型腔良好的排气,加大溢流量,避免气体包裹在铸件中,造成局部温度降低,导致冷隔的发生。
07 改进浇注系统设计
适当增加压力头高度,加大内浇口截面积与内浇口数量、位置等,以缩短浇注时金属液在型腔中的充型时间,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08 改进浇注操作
浇注时,浇包中事先放入覆盖剂,防止金属液的二次氧化,必要时在可控气氛下浇注,提高金属液的流动性和充型能力。
代表案例
案例一
某铝合金大型薄壁件局部的冷隔缺陷 (Cold Shut指示处)
本案例[1]铸件的生产环境如下:金属液温度为700℃,模具温度为200℃,从左至右,填充速度分别为30m/s、40m/s与50m/s,充填时间分别为 68.6、51.4、41.1 ms,结果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冷隔缺陷。
经过分析,金属液在填充时,由于最大流动距离达到1230mm、壁厚仅有2.8mm,金属液在狭窄的薄壁处温度快速下降。加之设置的模具温度或熔融金属液温度偏低,在30m/s的速度下出现了严重的冷隔、流痕等缺陷。若要改善问题。必须进一步提高金属液温度至720℃,并提高压射速度,以弥补金属液流动时间过长的问题,不过要避免因温度过高,合金被二次氧化。最终,改进后的产品符合预期。
案例二
本案例[2]为某汽车离合器壳体铸件,在665℃的浇注条件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缺陷。经过分析,这是由于模具远端温度偏低,且金属液末端卷气较多,温度降低过快导致的。
某汽车离合器壳体铸件的冷隔缺陷
团队减少了模具远端冷却水的流量,将温度提升260℃。同时为了保证流态符合预期,设计师将高速充填的时间点延后,但将高速压射速度和内浇口速度提高,保证总充填时间不变。
调整前后的压射速度曲线
产品优化工艺后,冷隔问题基本消除。
参考资料:
[1] Niu, Zhichao & Liu, Guangyu & Li, Tian & Ji, Shouxun. (2022).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die casting on the castability, defect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ium alloys in extra-large thin-wall casting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303. 117525. 10.1016/j.jmatprotec.2022.117525.
[2] 王飞, 郭兆坤, 陈朝辉. 汽车离合器壳体压铸工艺优化及冷隔缺陷控制[J].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7, (19): 12-13. DOI: 10.3969/j.issn.1674-165X.2017.1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