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隐患
游戏成瘾: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的隐患
最新研究显示,全球约有4.3%的青少年存在游戏成瘾行为,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0%以上。游戏成瘾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什么是游戏成瘾?
2022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首次将电子游戏障碍列为官方疾病。根据ICD-11的定义,游戏成瘾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
- 将游戏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超越其他所有兴趣和日常活动
- 对游戏行为失去控制,无法自主决定游戏的开始、持续和结束
- 明知游戏带来负面影响,仍持续或增加游戏时间
- 在私人、社交、学校或工作关系中出现严重障碍
- 症状持续12个月以上
游戏成瘾的危害
游戏成瘾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问题
游戏成瘾是一种慢性精神行为障碍,核心表现是无法控制游戏行为。这会给孩子带来广泛的心理影响,如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自我约束力下降,诱发焦虑、抑郁、敌对等负性情绪。
躯体问题
长时间玩游戏会导致视力下降、眼底病变、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营养不良、胃溃疡、肥胖等问题。严重者可因久坐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甚至引发肺栓塞而猝死。
社会功能受损
游戏成瘾者往往将大量时间用于游戏,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和社交活动。长期脱离社交活动会使孩子对非言语信息(如表情、动作)的敏感度降低,影响其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持关系的能力,导致家庭冲突增多、重要关系受损。
如何预防和应对游戏成瘾?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重关爱和陪伴,创造丰富多彩的家庭氛围。可以组织家庭活动,一起旅游、锻炼身体、参加社交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孩子沉迷游戏的时间。
培养多元兴趣:除了游戏,还有很多其他的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体育运动等。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寻找其他感兴趣的事物,并鼓励他们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乐趣,逐渐摆脱游戏成瘾的困扰。
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现在很多的游戏都采用了吸纳性极强的设计,容易让人沉迷。因此,家长可以采取严格的游戏时间限制措施。比如,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只能在周末玩游戏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减少游戏成瘾的可能性。
重视亲子沟通:家长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对游戏的依赖背后可能存在的心理需求。比如,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身心都处于快速发育中,渴望认同,同时又面临学业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玩网络游戏可能就成为孩子的情绪出口。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出现游戏成瘾的迹象,如对游戏行为失去控制、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因游戏产生负面后果仍继续玩等,应及时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
游戏成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孩子远离游戏成瘾,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