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泉州古城墙见证海丝辉煌,天后宫传承妈祖文化

创作时间:
2025-01-22 02:05:5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泉州古城墙见证海丝辉煌,天后宫传承妈祖文化

泉州古城墙与天后宫,这两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筑,见证了这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辉煌与变迁。它们不仅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

01

泉州古城墙: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泉州古城墙,这座始建于唐代的防御工事,见证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辉煌历史。城墙内外,一边是城,一边是海,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泉州古城内保存着众多历史建筑,包括8处世界遗产点、59处各级文保单位、70处历史建筑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红砖厝。这种建筑以红砖、红瓦、坡屋顶、燕尾脊为特征,是宋代以来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泉州府文庙就是这种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其整体建筑群在建筑的形制、风格及其营建方法上基本承袭了闽南传统,成为闽系红砖建筑文化的典范。

除了红砖厝,泉州的宗教建筑也极具特色。开元寺的双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孪生石塔,飞天乐伎、狮身人面像等域外题材巧妙融入建筑之中,展现出多元文化与多种宗教艺术共存之景象。清净寺则仿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风格而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之一,见证了泉州在宋元时期的人群会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也是泉州的一大亮点。中山路的骑楼建筑结合了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了海交文化的建筑精要,成为历史上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建筑典范。番仔楼则吸收了闽南古厝与南洋建筑的优点,设计新颖,建造精美,尤其是石雕、砖雕、彩画之考究,令人叹为观止。

02

泉州天后宫:妈祖文化的发源地

泉州天后宫,又称泉州妈祖庙,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每年岁末,这里都会举行盛大的“乞龟”民俗文化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信众前来参与。

“乞龟”民俗活动源自古代的“春祈秋报”祭祀仪式,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俗文化。活动期间,天后宫内会搭建起巨大的“米龟”,由糯米粉制成的龟壳和龟足,象征着吉祥如意。信众们会排队“乞龟”,即向妈祖祈求平安和丰收。活动结束后,这些“米龟”会被分发给信众,寓意将福气带回家。

妈祖信仰不仅在泉州及福建地区盛行,还随着华人移民传播至台湾、东南亚乃至欧美等地,成为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重要纽带。在台湾,妈祖信仰尤为盛行,拥有超过500座妈祖庙,其中北港朝天宫和大甲镇瀾宫最为著名。每年的大甲妈祖遶境活动吸引数十万信徒和游客参与,成为展现台湾民间文化的重要盛会。

03

文化遗产保护:让历史焕发新生

近年来,泉州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充分展现了泉州在非遗传承与弘扬上的卓越成效。

泉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26个,其中6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国家级非遗36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5人,省级128人,市级472人,形成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校园传承等传承模式。此外,泉州还拥有非遗工坊184家,全省领先。全市共建有非遗馆12个、全市非遗传习所370个、非遗展示点1000个。

泉州探索“非遗+N”模式,促进非遗保护与文旅经济发展双赢。通过“+文创”“+旅游”“+民宿”“+研学”“+演出”“+健康”“+法律”等跨界融合模式,打造了西街、五店市、蟳埔等一批火爆旅游景区和网红打卡点。运用非遗工艺推出的兔年“簪花兔”、龙年“龙生九子”等艺术装置、文创成果,引爆旅游市场。改造工艺美术厂、红旗坊等非遗工坊,传承非遗的传习所及体验工坊遍布古城街巷。

泉州古城墙与天后宫,这两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建筑,见证了泉州的辉煌与变迁。它们不仅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更是连接两岸同胞情感的纽带。在新时代,泉州正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让历史焕发新生,让文化薪火相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