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满分班主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创作时间:
2025-01-22 06:34:4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满分班主任”,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浙江大学,有这样一群优秀的班主任,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指导,更在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学生关爱和支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四位2023年度优秀班主任的故事,感受他们"亦师亦友"的教育理念。

马高明:既"学"又"玩"的班主任

公共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马高明,是一位带领学生既"学"又"玩"的班主任老师。他设计了不同特色的指导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在同学们刚进入大学时,马高明启动"决明计划",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主题班会,以"小组+聚会"的形式让同学们聚到一起。在"决明计划"中,同学们被分成不同的小组,按兴趣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从教室、实验室到西迁亭、毕至居,从共读统计学的《回归分析》到自主学习《python》编写代码……马高明说:"‘决明计划’意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结交朋友的途径,因为朋友是孤单、焦虑时的港湾,能鼓励他们,自己并不是一座孤岛。"

进入大二,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逐渐步入正轨。此时的马高明抓紧学风建设,通过组建SRTP科研小组,督促同学们开展专业智识训练。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同学会感到焦虑。于是,班主任成为了一名"治愈师"。马高明特别提到,浙江大学的学生不缺少学习的能力,但是当他们遇到压力和挫折时,也许更需要有一个人告诉他们:别害怕,放弃也是智慧,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到了大三大四,同学们开始进行未来规划,马高明竭尽所能带领同学们尝试一些开心的事情来缓解压力。"我要感谢我的可爱的同学们,他们的自驱力太强大了。比如,我们班里保研率达到创纪录的40%,工作、考研和出国的同学也都非常有信心。所以,快乐教育没有过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过时。"

面向未来,马高明说:"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要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最值得怀念的一段阳光’。这也是我的目标,还需要努力!"

马梁:用心、努力地和学生打成一片

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马梁老师,始终认为做班主任是一项"良心活"。"我非常看重师生间的关系,也特别希望能在学业、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只要有班会,马梁都会第一时间参与;班会之余,他也会在一些特别的日子联系大家,和同学们像朋友一样相处。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马梁特意让班长搜集了同学们的毕业照片,又向教学科要来他们入学的照片,亲手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小视频当作毕业礼物。


机电1803毕业演出

从2018年到2023年,从机电1803班到混合2209班,马梁作为班主任的初心一直不曾改变,他积极参与每一次班会、每一次混合研讨班、学生的每一场重要活动。在去年12月竺可桢学院举办的班团大赛上,他更坚持全程和同学们精诚合作:一起写剧本,一起排舞台剧,一起上台表演……从初赛一路杀入决赛,班级最终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他本人也因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


班团大赛演出

专业分流是大学期间同学们面临的重要抉择之一,于是马梁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选专业要把个人兴趣与祖国的需要结合到一起,并为有需要的同学详细地分析每一个选择的利弊。"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马梁再次强调。

2022级本科生傅祥是混合2209班唯一选择了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他说:"我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了解很少,对前途也存在一些担忧。所以我找了马老师,老师就仔细介绍了现在机械工程的部分前沿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我坚定地选择了机械工程这个专业。"

无论是专业选择分析,还是科研训练,抑或毕业设计指导,马梁始终以最大的热情用自己的专业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学生。2018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吕信樑跟随马梁进行毕业设计,"从帮助寻找文献、详细梳理思路,到定期跟进进度、引导性地提供解决思路,再到细致入微地指出论文不足、提供相应改进方法,马梁老师在指导我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付出良多,我非常感谢马老师"。

蒋益虹:"两封信"特别计划

生工食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蒋益虹,用心交流,建立信任,用爱陪伴,给予温暖,被学生们评为"满分班主任"。

"沟通"是蒋益虹认为做班主任最重要的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故事’,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和学生们用心交流,建立信任和情感连接是第一位的"。

因此,蒋益虹在整理学园提供的学生基本信息,了解来自家长、辅导员、学生同伴的动态信息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封信"特别计划。"第一封信安排在军训结束时,我要求学生们亲笔书写,内容可以天马行空,无论是个人特点、近期目标,还是对大学生活、班主任的期待……"蒋益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刚进入求是园的学生们形成联结,用文字打开他们的心扉。

每一封学生的手写信蒋益虹都会妥善地保管,并且认真看完之后邀请学生一对一谈心,无论是学习规划、社团活动还是生活琐事,她都十分关注,和学生无所不言。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贾梦说:"和蒋老师谈心的那段时间正是我向大学生活过渡的艰难时期。老师不仅为我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很多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交流过程中也时刻关注着我的情绪,循循善诱,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交流使我更快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活。"

第二封信安排在大三开学,学生们已进入规划未来的关键阶段。蒋益虹要求学生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给她发一封邮件,陈述各自的学习目标、自身优势以及未来规划,敦促他们及时把好人生的航向。在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后,蒋益虹会尽心地提供相应的帮助:无论是科研项目的相关资源、考研所需的相关专业资料,还是保研可以咨询的联系人、留学的相关材料……"我希望每一位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能第一个想到来找我,被他们需要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蒋益虹说。

除了"两封信"的定期安排,经常询问学生近况,及时解决学生困惑,关注高需求学生是蒋益虹的日常。"把每一位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对于需要心理支持的学生,给予温暖和帮助树立自信是最重要的。老师始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不断鼓励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凝聚力和领导力。"

对于蒋益虹来说,当班主任具有极高的成就感。"1999级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二十年过去了,我们依旧保持着很好的关系,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很自豪。"润物细无声,教育爱无痕。未来,蒋益虹希望继续当学生们的"蒋妈",和他们亲密地联结在一起。

陈正:援疆医生的教育情怀

秉承医者的初心,怀着满腔热情,陈正为西部医疗健康发展竭尽所能。三年后,陈正结束援疆,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科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卓越儿科班的班主任。

援疆期间,陈正切身感受到队伍资源的强大和教育的意义。如何让儿科班的同学安心从事儿科相关的工作?如何发挥专业老师的引领作用?从现实出发,陈正深入思考如何建设好儿科班。

"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人,是生命。除了打好医学基础,更要打好思想基础。"如何培养有温度的儿童医生是陈正一直思考的问题。

初带班,陈正便组织班级同学参加医院举办的儿童节活动,也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是身为一名未来的儿科医生,内心触动的初步体验。"他还让同学们走进病房,最直观感受全国顶级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工作环境、氛围和状态。

面对班上一张张青春的面庞,陈正也会讲一讲自己的援疆经历,资金、设备投入是其一,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真正做帮扶性的工作,使东西部医疗走向"共同富裕"……他也分享自己疫情期间负责浙江省第一位新冠阳性孕妇的生产经历,"就是想通过亲身经历告诉大家,医生的工作是伟大的,特殊时刻更能体现出价值。"他的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医者的使命担当。

面对学生成绩的"硬"指标,他开展建设优良学风主题班会,组织学习小组进行经验分享;邀请经验丰富的团队讲解实习轮转以及专硕培训流程,解决同学的迷茫。

在学习之外,他还鼓励同学们拓展综合素质,在一个个与民生福祉紧密相关的项目中,锤炼调研思考能力。义乌率先试行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并在浙江和全国范围内推广。陈正以"共同富裕"为主题,倡导将义乌院区作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鼓励同学们思考政策的可行性。同学们收集问卷,做成访谈录,最终形成总结报告,伴随着大医疗大健康的理念,医疗服务延续发展。

他关心学生学业和心理上的压力,与同学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也会在了解毕业生找导师的情况之后主动去沟通,做好双向抉择和匹配。"所谓教书育人最关键的是怎样去育人。"陈正认为做班主任也是双向成长,自我提升,"如果让我再带一届的话,肯定也能做的更好。"他拿出摆在桌上的相框,言语中满是欣慰:"我精心挑选了自己拍摄的30张照片,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孩子们,班级29位同学,剩下一张是我的。"

浙江大学的班主任及老师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亦师亦友,默默陪伴,甘于奉献,用心教育,让我们为他们点赞。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