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温天气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专家详解四大关键点

创作时间:
2025-01-21 21:12:3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温天气下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专家详解四大关键点

随着气温上升,全球变暖对食物安全的挑战日益严峻。气温变化使食物保存变得更加困难,而未经烹煮的生食可能带来更高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在当前环境下,如何通过合理选择食物和正确保存方式,来保障饮食安全。

未经过高温处理的潜在危机:减少选择生食

生食因未经过高温烹煮,容易成为细菌的培养皿,且含有多种微生物、寄生虫及病毒。这些微生物可能在食物的生产、加工及储存过程中进入食物,增加食物中毒的风险。

此外,生吃海鲜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对身体造成不适。例如,近日食品安全事件中被送医的患者中,有七成都食用过餐厅的生鱼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评估,约57%的诺罗病毒感染是通过食物传播,尤其常见于即食食品、沙拉和生海鲜中。这些食材若未经充分加热处理,便有可能使食用者感染。

留意用餐细节:避免生、熟食置于相同器皿

人们在食物中毒后,可能会有疑虑:“明明我没有吃生食,为什么还会中招?”在共食时,大家经常会忽略用餐细节,不小心将生食与熟食混在一起,产生交叉感染,进而导致食物中毒反应。

除了留意生熟食放置同一器皿的状况,在内用前可以多加留意用餐环境的状态,尤其是观察一家餐厅的环境、食物存放处是否干净整洁,另外若能自备餐具到店用餐,不仅能够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也能为用餐卫生把关。

  • 自备餐具,卫生亦安全 -

食物保鲜黄金时间:勿闲置室温太久

根据卫福部的资料显示,细菌在摄氏7度至60度之间的繁殖速度最快,通常食品加热温度超过摄氏70度,细菌比较容易被消灭;冷藏温度则是低于摄氏7度才容易抑制其生长。

为了防止细菌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建议食物烹煮后不应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在夏天时则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尽早食用除了避免细菌感染,也能确保品尝到食物的美味!

天气变了、食物也变了!如何在气候变化下提升食安意识

气候变化带来的天气变化,也会进而影响食物保存的问题,若保存不当,食源性病原体就有可能在新环境中繁殖(例如:诺罗病毒、沙门氏菌及李斯特菌等),对食安问题造成威胁。

气候变化对食物保存带来的困难,不仅影响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巨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除了民众对饮食需提升卫生意识,企业、政府也应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改善储存及运输基础设施,并推动永续农业,以确保食品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


Photos /shutterstock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