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患病率35.2%,专家详解筛查与预防
糖尿病前期患病率35.2%,专家详解筛查与预防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其患病率高达35.2%。虽然糖尿病前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它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因此,及时筛查和预防糖尿病前期至关重要。
2015-2019年间我国2型糖尿病总体患病率已经达到惊人的14.92%,也就是说7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仍位居全球首位。
幸运的是,2型糖尿病已经被确认是在“危险因素阶段”就可以干预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可预防”疾病。所谓的“危险因素阶段”指糖尿病发病前的过渡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最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2%。
大家可千万别忽视了糖尿病前期的危害,它的出现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若放任不管,每年约有7%的他们会转变成糖尿病,6年内约65%会进展为糖尿病)。它的危害可能远超你的想象……
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位易被忽视的、人群更庞大的成人糖尿病前期。
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它是指在正常血糖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高血糖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6.1mmol/L,7.8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以及两者的混合状态(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7.8mmol/L≤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或者糖化血红蛋白≥5.7%且<6.5%。(需经医生的专业诊断判别哈)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高血糖的损害其实在糖尿病诊断之前就可以发生。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与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病变、肿瘤、痴呆、抑郁等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哪些人容易有“糖尿病前期”
随着老龄化、城市化进程、生活方式改变、超重或肥胖及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增加,糖尿病前期的高危人群也在增多。伴有以下危险因素的更容易被盯上: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建议应进一步行糖尿病前期筛查。
如何筛查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大都是“静悄悄”地发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也可能是轻微的视力模糊、经常感觉疲倦、经常口渴或频繁小便。检测空腹血糖是最简单易行的,但对于糖尿病前期(尤其是餐后血糖超标人群)的漏诊率较高。推荐筛查的主要方法为测空腹血浆葡萄糖+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浆葡萄糖。其次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也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OGTT 2 h血糖检测怎么做?
OGTT试验的又称“糖耐量试验”,方法为:
(1)晨7~9时开始,受试者空腹(8~10h)后口服溶于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粉75g或 1分子水葡萄糖82.5g(儿童例外)。糖水在5 min之内服完。
(2)从服糖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2 h分别在前臂采血测静脉血糖。
做OGTT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检测前3天内,可以正常进食,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g,过分节食可造成人为的“糖耐量减低”;
检测前须停用一切可能影响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磺胺类药物、水杨酸钠等3~7天,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检测开始于晨7-9时,受试者过夜空腹8-10h后开始试验,也就是说前一天必须进晚餐,但入睡后就不允许再吃东西了;
检测过程中不得进食,但不绝对限制饮水,口渴时可以适量喝少量白开水(起到润喉作用即可);
整个检测过程中,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精神刺激,因情绪激动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糖升高 ;
要求受试者不做剧烈运动,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不吸烟、饮酒,但也无需绝对卧床。
(注:“糖耐量试验”对血糖是有要求的,检测前一般会要求受试者测空腹指尖血糖,血糖小于10mmol/L才可。如果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则说明受试者存在高糖毒性抑制作用,此时的数据不能真实反映受试者的胰岛功能。)
糖尿病前期了,要吃降糖药吗?
比起药物干预,当务之急是改善生活方式,并长期坚持下去。部分高风险糖尿病前期人群(如HbA1c>6%、BMI>32.5kg/m2、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等)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联合药物治疗(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如何安全有效使用药物可线下/线上咨询医师或临床药师)。
还是那句话:减少精加工谷类和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戒烟限酒,减糖限盐;(结合个体情况)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等)和抗阻运动(如哑铃和杠铃);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定期监测及随访血糖变化也至关重要。
面对预防糖尿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flag赶紧立起来。小目标:使BMI达到或接近23kg/m 2或体重至少下降7%,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腰围身高比<0.49。终极目标:使血糖长期达到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