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非遗美食:传统广府宴席礼俗
番禺非遗美食:传统广府宴席礼俗
“男人扒龙舟,女人摆七娘”,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道出了广府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番禺,一项项非遗美食和礼俗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七夕:从“乞巧”到“摆七娘”的文化演变
七夕节,这个始于汉代的传统节日,至今已绵延两千多年。在广府地区,它不仅是牛郎织女相会的美好传说,更是一场展现女性巧艺与智慧的盛大庆典。
据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储冬爱研究,七夕节最早源于汉代的曝衣晒书习俗。在那个时代,七月初七是人们晒衣物和书籍的日子,以防止虫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女性祈求巧艺和幸福的节日。
在广府地区,七夕节的特色在于“摆七娘”。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单纯祭祀,这里的女性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粘花、纸扎、广绣等,摆出一台台绚丽多彩的贡案。这种将“拜七夕”演化为“摆七娘”的独特方式,体现了广府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番禺非遗美食: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在番禺,非遗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凝结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鲍马爷”饭店的广式鸡煲制作技艺。
“鲍马爷”饭店的总厨陈胜海向我们展示了这道非遗美食的制作过程。选用优质的清远鸡,经过精心腌制后,与熬制十小时的高汤一同煲煮。最后加入鲍鱼、白虾等海鲜,让整道菜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为了保证食材的新鲜,店家建立了自己的养鸡场和鲍鱼养殖场,坚持在原生态环境中散养。
传统与现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
面对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在番禺,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探索与实践。
“鲍马爷”饭店通过师徒传承和开设学习班的方式,积极培养非遗技艺的接班人。同时,他们还计划建设“鸡煲”文化展馆,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推动文旅融合,让广式鸡煲成为大湾区的美食名片。
传统广府宴席礼俗也在与时俱进。虽然粤菜师爷这一角色已难觅踪影,但宴席上的礼仪和文化内涵仍在代代相传。许多番禺人从小耳濡目染,将这些礼俗内化为生活习惯。
番禺的非遗美食和礼俗,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孝悌忠信的孝道文化,以及长幼有序、尊卑有分的礼仪文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