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市虹桥镇:“元宵”为媒 传承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泰兴市虹桥镇:“元宵”为媒 传承弘扬传统民俗文化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元宵节活动,让这一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将为您介绍泰兴市虹桥镇在元宵节期间开展的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展现当地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与创新。
连日来,泰兴市虹桥镇各村居、中小学纷纷开设元宵节民俗文化知识讲座,同时开展做彩灯、猜灯谜、品元宵系列活动,引导群众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灯圆子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泰兴市虹桥镇蒋华村党总支书记蒋红兵介绍,地处泰兴沿江圩区的虹桥镇,元宵节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三“高灯”开始,至正月十八“落灯”结束,前后持续五六天时间。当地群众除了每年开展观灯、猜谜等传统文化活动,更注重一家人欢聚一堂,共享“高灯园子落灯面”,寓意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和和美美、长长久久。
“我们统一设计制作了《元宵民俗文化知识宣讲》PPT,并发挥慈善社工站和职能科室主观能动性,指导各村居、学校策划开展特色各异的活动,大力弘扬孝老爱亲、关爱未成年人、民族一家亲等优良传统,丰富了元宵佳节的时代内涵”。虹桥镇副镇长陈永华介绍,截至2月27日“落灯”,全镇各村居、中小学累计开展元宵节活动39场次,参与群众超过2000人次。
“我们坚持把中小学生作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来抓,引导各学校、村居开展特色活动,提高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水平和成效”。陈永华介绍,各学校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龙年主题彩灯和舞龙灯、猜灯谜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元宵节传统民俗文化的理解。虹桥镇慈善社工站联合蒋华村策划开展了“书香里的年味·元宵节”系列活动,除了组织孩子们做彩灯、猜灯谜、写福字,表彰元宵节优秀主题征文,还通过经典诵读、成语接龙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深入了解元宵节的由来;虹桥派出所民警现场开展了未成年人保护专题讲座,增强了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爱心元宵敬老人,是虹桥镇各村居元宵节活动的“保留节目”之一。虹福社区居委会志愿者指导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元宵、煮元宵,并将元宵赠送给社区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让中华民族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广福村志愿者邀请本村低五保老人汇聚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宣讲红色故事、开展棋牌比赛,并为老人们做汤圆、煮汤圆,让老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唐港、三桥等村志愿者还携带“爱心元宵”逐一慰问低五保老人,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关爱和祝福。新市村注重吸引“残疾人之家”园友参与元宵节活动,组织志愿者陪护园友参加猜灯谜、桌上冰壶球运动,营造了残健共融的欢乐氛围。
“各民族同胞一家亲,才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大团圆”。陈永华介绍,元宵节期间,虹桥镇相关村居坚持以“石榴籽家园”创建为抓手,组织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联谊活动,成为元宵节期间的靓丽风景。九圩村组织部分春节期间未回家的少数民族外来务工人员欢聚一堂,猜灯谜、品元宵,消除了他们“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
通石村是泰兴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元宵节当天,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虹桥镇慈善社工志愿者邀请部分少数民族同胞一起放声欢歌,共度元宵佳节;对特殊困难的少数民同胞进行了慰问,同时围绕“民族一家亲”主题,组织青少年学生开展了一次经典诵读,并将自己制作的主题花灯赠送给少数民族同胞。村党总支书记杨文彬表示,今后将坚持民族团结从青少年抓起,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联谊活动;重视解决与少数民族同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