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体无完肤”:从三国历史到成语典故

创作时间:
2025-01-21 19:47:51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体无完肤”:从三国历史到成语典故

“体无完肤”这个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与魏国名将邓艾及其部下师纂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记载,师纂在邓艾被诛后,也难逃一死,死后甚至“体无完皮”。这句原本描述身体伤害的记载,成为了“体无完肤”这一成语的最早源头。

01

邓艾与师纂:一段悲壮的历史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以智勇双全著称。在魏灭蜀之战中,他率军偷渡阴平,直取成都,迫使蜀汉皇帝刘禅投降,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功高盖主往往伴随着危险,邓艾的卓越战绩引起了魏国权臣司马昭的猜忌。加之钟会、卫瓘等人的诬告,邓艾最终被捕,并在押送途中被杀害。

师纂作为邓艾的部下,自然也难逃牵连。据《三国志》记载,师纂在邓艾被诛后,也遭遇了悲惨的结局。裴松之在注释中引用《世语》的记载:“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这句话不仅描述了师纂死后惨状,也成为了“体无完肤”这一成语的最早出处。

02

“体无完肤”的原始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看,“体无完肤”形容的是身体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通常用来描述严重的身体伤害。在古代战争中,这种描述并不少见。然而,师纂的“体无完肤”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伤势描述。它背后蕴含着更深层的意味。

03

从身体到精神: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体无完肤”这一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描述身体伤害。它开始被用来比喻遭受重大打击或挫折后的状态,无论是精神上的创伤,还是事业上的失败,都可以用“体无完肤”来形容。

这种演变反映了汉语成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许多成语最初都是基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意义会逐渐抽象化,成为表达更广泛概念的工具。这种演变过程,正是汉语成语生命力的体现。

04

现代应用:成语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体无完肤”这一成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从文学创作到日常对话,从新闻报道到学术论文。例如,在描述一个人在经历重大失败后的状态时,我们可以说他“心如刀绞,体无完肤”;在评价一部作品被批评得一无是处时,我们可以说这部作品被“批驳得体无完肤”。

这种广泛的适用性,正是成语价值的体现。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见证。通过成语,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场景,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05

结语

“体无完肤”从三国时期的一个历史记载,演变为今天广泛使用的成语,见证了汉语的演变历程。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内涵,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