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A7V坦克:奇形怪状的移动钢铁堡垒
一战德国A7V坦克:奇形怪状的移动钢铁堡垒
A7V坦克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第一种坦克,其独特的设计和历史地位使其成为军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本文将详细介绍A7V坦克的背景、设计特点、技术参数及其在历史上的影响。
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委托第7交通处制定坦克的设计方案,并由此定名为A7V(A7V的全名是Allegmeine-Kriegs-Department 7,意思是“第七统战部交通分部”)战斗坦克。1917 年1月由工程师约瑟夫·沃尔默1月1917 设计设计完成。由于战争的需要,加上采用现成的“霍尔特”拖拉机的底盘,因而设计工作进展相当快。
原计划制造100辆,但是由于钢铁的短缺和帝国整体工业的优先级考虑,到1918年9月,德国仅生产了22辆。 A7V总共生产了包括样车、试验车、改进型共22辆,有17辆投入战场,其余制成了A7V-R战场输送车。
A7V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吨,车长7 350毫米,车宽3 060毫米,车高3 350毫米,履带宽度2 115毫米,车底距地高200毫米。A7V坦克的最大特点是,它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国内的一般资料称,“A7V坦克的乘员人数为18人”,其来源为Foss主编的英文版《坦克装甲车辆百科全书》。
18人的布置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机枪手有整整12人,另有2名机械师。这18名乘员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12名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
它没有严格的战斗室,车体前部有火炮和2挺机枪,无疑火力是强大的。发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席布置在发动机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挥塔,这使A7V的整车高度增加。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至车体后部的变速箱,带动主动轮旋转。A7V坦克只用1名驾驶员开车,而英国的Ⅰ型坦克上有4名乘员来开车。在这一点上,A7V比Ⅰ型坦克要先进。由于A7V上采用了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坐舒适性上也比Ⅰ型
A7V的不足之处是,车体高大笨重,机动性差;履带长度和履带中心距的比值较大,转向困难;车底距地高太小,坦克容易“托底”,其机动性被戏称为“穿越原野的乡巴佬”。当然,乘员人数太多,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也是一件麻烦事。
尽管A7V问题百出,但其外形特征实际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任何坦克更接近现代坦克。低于车体的履带、朝前的主炮、类似于岗亭的炮塔内四周有观察孔。这些设计思想都被后来的坦克设计者继承下来。A7V坦克作为历史上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坦克,其历史地位不容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