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七年篮改:效仿NBA遇水土不服,男篮持续低迷
姚明七年篮改:效仿NBA遇水土不服,男篮持续低迷
2024年10月31日,姚明正式辞去中国篮协主席职务。从2017年上任到2024年卸任,姚明和中国篮球一起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的跌宕起伏。本文将回顾姚明在任期间的改革历程及其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篮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任初期的辉煌与挑战
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姚明坐在场地中央,身后是夺取亚运会金牌的中国男女篮球员,中国男女三人篮球也拿到了冠军,中国篮球包揽四金,刚刚就任篮协主席才一年的姚明可谓春风得意,他笑容满面展开双臂,既是拥抱亚运会的辉煌成绩,也是拥抱未来的似锦前程。
杭州亚运会,中国队错失绝杀
然而,这个春天在一年之后的男篮世界杯变成了寒冬,中国男篮主场兵败无缘奥运会,打击仿佛九连环一环套一环,2022年亚洲杯止步八强,2023年世界杯再度折戟。杭州亚运会在家门口半场领先18分被残阵菲律宾逆转,亚洲杯预选赛不敌日本。
虽然也有中国女篮勇夺世界杯亚军,三人篮球女队获得东京奥运会铜牌的成绩,但根本不足以成为中国男篮雪崩式下坠的遮羞布。
向NBA取经的改革之路
姚明上任后,积极向NBA取经。他拜访了前NBA总裁大卫·斯特恩,两人吃着鸡肉三明治聊了三个小时。之后,姚明还与NBA现任总裁肖华,副总裁马克·塔图姆进行了沟通,塔图姆记得姚明开口第一句是:“我想要你们所有的操作手册。”
姚明向NBA取经
姚明上任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管办分离、国家队红蓝分队、创建人才库、增加联赛场次、设立工资帽、推广选秀和小篮球、推出俱乐部杯等,或多或少都有NBA的影子。他希望借用世界最好篮球联赛的经验,来帮助CBA和国家队,初衷是好的,但实践证明,美国篮球那一套,在中国篮球的大环境里水土不服。
改革面临的困境
肖华就坦言他觉得姚明的改革会遇到障碍,因为中美篮球有很多不同,抄作业很可能抄错。中国篮球本质的问题是缺少高水平的球员,新疆队与周琦那次掀起巨浪的风波,根本原因就是如此。
民营资本在CBA已经很难站稳,国企成为主流。CBA进入高成本时期,一年一亿的投入是基本价,但疫情期间失去了主场票房,这口气还没有完全缓过来,姚明为了保护资方的积极性,出台了限薪令,同时让俱乐部拥有顶薪优先续约权,但中国篮球的精英球员就那么几个,母队想要留下,其他球队想要挖走。
为“小篮球”开球
姚明的“小篮球”计划,是效仿美国篮球的AAU和欧洲篮球的梯度建队,“小篮球”联赛并不收费,但你想打上这个比赛,就需要接受篮球培训,而且越往上打成本越高。姚明的初始愿望是想打牢中国篮球的基础,像美国和欧洲几个篮球强国那样,做大人才池,但到了基层,像勒布朗·詹姆斯这种小时候穷到上学坐车都坐不起的孩子一路通关打到NBA的美式篮球故事,在我们这里不太现实。
改革的无奈与妥协
姚明的改革是大力发展基层和校园篮球,进而推动CBA和国家队的进步,想法是好的,但时间成本太高,并且需要国家队的成绩作为支撑。NBA并不承担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任务,美国队打得不好丝毫不影响NBA,但CBA与配套的各层级联赛,都和国家队息息相关,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姚明的两位前辈,信兰成和李元伟,都将国家队放在首位,特别是信兰成,他曾经告诉相熟的媒体人,CBA这个水平的联赛,根本培养不出来国家队需要的球星。信兰成担任篮管中心主任的时候,CBA事务很少亲自插手,坊间传闻有些俱乐部老板请客吃饭,信兰成从未去过,他专心抓国家队的梯队建设,搞长期集训多打比赛,时至今日,CBA和国家队的很多球员,还是信兰成时期的国青队培养出来的。
对于信兰成,媒体和球迷评价不高,但如今看来,你可以说他守旧,但他确实了解中国篮球的本质。
前任或许比姚明更懂中国篮球
李元伟在任期间的改革力度要高于信兰成,但在一系列新政的外壳下,内核还是国家队。正是在李元伟的任期内,王治郅得以回国重新效力中国男篮,那次“拯救大兵王治郅”根本上还是为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成绩加一道保险,所以才有各方面合作解决问题,没有这个前提,当年那种复杂的局面很难破局。
李元伟曾经感慨,CBA从未真正的职业化和市场化,这个评价现在听起来,依然别有一番滋味。
最后的挣扎与解脱
作为篮协主席的姚明,雅加达亚运会的四金让他站稳脚跟,但随后的世界杯失利导致失去奥运会门票动摇了根基,接下来的疫情让中国篮球不得不封闭。三年后大门重新打开,中国男篮无论在亚洲还是国际赛场都是一败涂地。
特别是2023年世界杯,中国男篮请了外教,有了归化,这是姚明对“以国家队为本”战略的妥协,他曾经很反对归化,称这种行为会伤害本土球员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但成绩的压力让姚明只能让步。
姚明曾反对归化
然而,有外教和归化球员助力的中国男篮还是输,在“振兴三大球”的大背景下,中国男篮连续两届奥运会没进去,这个打击是“致命”的!
谁还有信心和勇气继续支持姚明的改革?或者说,你已经改了七年,成果难道就是中国男篮不断刷新成绩的下限吗?
我们依然相信姚明仍有着热忱的爱国之情以及对中国篮球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否则他完全可以不接手这个摊子,更不用将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无条件地输送给CBA,包括与中国人寿的赞助合同。
姚明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也许是低估了中国篮球改革的难度,或者明知不可为仍想放手一搏,他的理想撞上了现实的南墙,从全力以赴最终走向了力不从心。
归根结底,中国篮球需要球员时代的姚明,一己之力掩盖所有问题。回过头来看,如果2019年世界杯对波兰那次边线球没有出现失误,后面的剧情可能就完全不一样,运气也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没有王仕鹏绝杀斯洛文尼亚那一球,李元伟的改革可能在2006年也就戛然而止了,就不会有2008年的盛世。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这或许就是姚明过去七年的遭遇,现在,他解脱了!
姚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