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依娜:用法律与温情守护社区和谐
朱依娜:用法律与温情守护社区和谐
在上海市华阳路街道长二居民区,有一位被居民亲切称为“贴心人”的人民调解员——朱依娜。她不仅是一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更是一位用法律知识和温柔态度化解邻里纠纷的“法律明白人”。在她5年多的调解工作中,成功解决了无数起房屋漏水、噪音扰民等邻里纠纷,三次荣获“长宁区司法局百日三无先进个人”称号。
从“水漫金山”到握手言和
在一次调解中,朱依娜遇到了一个棘手的案例:一场大雨让一栋老式居民楼的顶层漏水,80多岁的独居老人家中成了“水漫金山”,水顺着墙体流到了楼下邻居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损失,楼下邻居提出了赔偿要求,但老人却无法接受。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动。
朱依娜第一时间带着物业工作人员上门了解情况。她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然而,赔偿金额的分歧让调解陷入僵局。这时,朱依娜决定启动“三所联动”平台机制,邀请社区民警和律师共同参与调解。
在调解现场,朱依娜运用她的沟通技巧,引导双方理性对话。民警从法律角度解释了相关法规,律师则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意见。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双方达成了共识,握手言和。
“三所联动”:化解纠纷的创新机制
“三所联动”机制是上海首创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由公安部门牵头,整合了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等多方力量。这一机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法律专业意见,还引入了多元调解力量,让矛盾纠纷在基层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
据统计,自“三所联动”机制推广以来,上海全市已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3.8万余起,群众回访满意率超过95%。这一机制的成功,离不开像朱依娜这样的人民调解员的辛勤付出。
调解的艺术:耐心与专业的结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朱依娜深知调解工作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更是修复人际关系的过程。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 耐心倾听:让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感受,理解他们的立场。
- 平等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调解过程的公正性。
- 法律支撑:运用法律知识和政策规定,为调解提供专业依据。
- 情感沟通:通过真诚的态度和温暖的语言,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
朱依娜常说:“调解工作需要的不仅是法律知识,更需要一颗真诚的心。”她通过不断学习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她始终保持一颗为居民服务的热心,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支持。
和谐社区的守护者
在朱依娜的调解生涯中,她始终秉持着“小社区,大民生”的理念。她认为,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温暖港湾,而调解工作则是维护这份温暖的重要保障。通过她的努力,许多原本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得以缓和,许多看似无解的纠纷找到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今,朱依娜每周都会带着热情在接待室等待居民的到来。她说:“点点滴滴都是学习,‘法律明白人’同样是社区和谐的‘快乐因子’,我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社区注入和谐‘音符’,在居民区里唱响‘幸福歌’。”
朱依娜的故事,是无数基层调解员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社区的和谐稳定贡献着力量。在他们的努力下,邻里之间的矛盾不再是生活的困扰,而是增进理解、促进和谐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