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创意,让设计更多彩!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创作时间:
2025-01-22 00:41:5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创意,让设计更多彩!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设计领域的今天,一群设计师却选择逆流而行,用"低科技"构建独特的视觉风景。他们不依赖复杂的数字技术,而是回归最原始的手工制作方式,通过捶打、切割、煅烧等传统工艺,创造出令人惊艳的作品。这种看似"落后"的设计理念,究竟有何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三位设计师的世界,探寻"低科技"设计的独特价值。


邵卓瀚,Allergy Studio主理人


吴庆轩,白吐白设计事务所


曾令波,慢物质创始人

万物皆可设计

在商业产品开发中,设计师们广泛使用金属、木材、纸张等材料,而在日常研究和创作中,他们的探索范围更为广阔,从原生材料到新兴材料,甚至包括一些废弃材料,如建筑废弃物。他们通常会先对这些材料进行基础探索,采用捶打、切割、煅烧、碾磨、压印、编织等手段,有时候也会结合一些工业制造或科技手段来完成,比如精密模塑等。


锡爆炸实验,曾令波

吴庆轩的作品中曾使用布料、对联纸、泡沫盒、废弃包装、报纸、瓦楞纸箱、胶带等材料,采用雕版、拼贴、机绣、喷漆等呈现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常用的组合形式,但会基于项目去思考载体和内容呈现的关联方式。


《本真的狂响》, 吴庆轩

邵卓瀚选择了水彩、彩铅、马克笔和百乐牌(PILOT)签字笔作为最常使用的工具。同时,拼贴手法也是他经常用的设计方式之一。在整个流程中,扫描仪是必不可少的,它帮助他捕捉和处理所有的手稿、笔触、图形和图像。


7月份 《每日一画》小册子封面设计, 邵卓瀚

如何理解"低科技"?

在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下,越来越多精致的作品通过新媒介、新技术出现在市场上。动态、三维、编程、人机交互……这些可以比喻成高科技。与此相反将较原始质朴的创作手法比作"低科技",或者说这是一种去除科技修饰,更回归实物与触感的创作类型。





《爱》, 吴庆轩

高度发达的技术手段,有可能让我们生俱来的一些能力被遮蔽、甚至退化掉。所以我们现在尤其强调"身体参与"在创作中的重要性:从亲自动手开始,尝试更仔细、更深入地认识一种材料,建立它与创作目标之间的连接,直至触摸到某种本质性的东西,再在此之上,调用多样化的手段来完成创作。当然,高科技和低科技都是很好的东西 ,我们倒没有特别迷恋手工本身,手工是出发点,但不是终点。




修整建筑废弃物中, 曾令波

软件的不断迭代简化了原本非常复杂的设计过程,并且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例如,3D打印技术使设计师能够大胆探索并实现原本难以想象的创意。然而,人们过于依赖技术,可能会导致作品趋同,个性化的成分也渐渐疏离。我仍然更愿意花时间研究并尝试"低科技"所带来的乐趣。作画工具的革新本身就是科技的革新,因此将一直坚持多光顾画材店和文具店,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传统工具。


每日一画, 邵卓瀚

重回手工作业, 是一种主动选择

手工介入是一种表现形式,一个项目初期阶段无法确定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表达。在所有项目的前期,都是一样地去思考其可以使用的创意点与设计形式。在确定需要手工介入时,后续的工作流程与方式便会发生变化,例如对材料的试验、思考材料和工艺是否满足项目表达以及到最后的动手执行。

通常大致分为五个步骤完成:首先是确定创作方向,其次是绘制草图,然后进行材料运用和拼贴,接着进行电子扫描,最后通过电脑进行输出。

商业产品开发的基础流程其实都差不多,手工集中在前期的研发打样阶段,我们会尝试自己完成,之后则交给工厂批量制作。如果一款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手工含量比较大,在流程上会特别考虑到手工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预设解决方案,比如手工导致的品控、效率的不稳定性。





《甲马木刻字体》及创作过程, 曾令波

自己最满意的手工创作

曾令波最满意的作品是《淦》和《弥生》。《淦》是受邀为"自形态艺术展"创作的作品。熔化一块高纯度锡锭,将沸腾的锡液灌入字形模具,在未凝固之前随机浇入水,引发热能的瞬间释放、不可控爆炸吞噬形态的过程。完成于2022年,以此纪念时事个体的自我状况。"淦"字原指"水渗入船中",在网络语境里演变为感叹用语,它是一种应激性的文字表达,特殊时期里,在各种外部力量的冲击下,每个普通人的内心或都有意无意地发出过这个声音:"gàn!",此作品通过对文字的重复塑形与破坏,以结构失序与面目异化,揭示个体内在的某种风暴痕迹。





《淦》, 曾令波

《弥生》是紫光檀是一种原生东非的进口名贵木材,由于其生长特性导致木材有大量裂缝、虫孔等瑕疵,全行业中,其平均使用率低于15%,边角废料普遍被作为燃料处理,造成大量浪费。近年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是,如何通过设计及当代技术的加入,让珍稀木材的利用率提高,以减少过度砍伐,促进良性消耗?

我们尝试将锡融化填入残破木材内部,使之融合成一个全新整体,经过层层打磨,填入部分的锡在深色木头上呈现出各种不一样的自然笔触。最终的各类成品富有哲学意义上的美感:它最完美之处,恰恰来自它天生的缺陷,如同每个人一样,此身并不完美,藉由生活与思考本身,我们有机会重新认识自身的缺陷,并让它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特质。





《弥生》, 曾令波

邵卓瀚在Voicer工作时,设计了一期关于居家办公主题的in-house内容。工作室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家办公时的故事和想法。作为平面设计师,他最喜欢的是家里有很多绘画材料!这也成就了该项目中所有视觉元素都是用水粉颜料手绘完成的。他希望通过这种"低科技"的手法将温暖和个性传达给Voicer的读者,让他们在电子屏幕上与这些内容互动时,能够更深入地停留和体验。



《仅好友可见 Vol.18》Voicer 公众号设计, 邵卓瀚

吴庆轩参与"D&AD大中华区获奖作品选作展"共创海报的作品——《并非偶然与想象,而是在地与思考》。他想尝试以一种看似偶然的方法进行海报创作,以呈现一种本土街头化的视觉语言。试着去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平面设计与创作之间的关联,思考日用品包装在正常使用后是否有更多可能性。

《并非偶然与想象,而是在地与思考》创作过程,吴庆轩

设计师如何理解"手工作为设计手段和工作方式"?

设计手段,指的是在设计过程中选择某种手工技术来辅助完成设计。而工作方式则是在整个设计工作流程中始终使用手工技术。现在,"低技术"创作更需要考虑其传播性以及传播媒介的影响。图像的传播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在设计时他会思考手工技术的必要性,以确定它是否值得在设计过程中使用。

Voicer专题海报,邵卓瀚

对于创造实物产品的设计师而言,就更为重要。多数现代人已经丧失了对材料的敏锐感知力,一张纸和另一张纸,一块木头和另一块木头、金属、泥土、纺织物、活性生物材料……它们有何不同?为何不同?而一旦深入认识某种材料或加工手段,会非常直接地启发到我们的设计灵感,或引发不同的创作动机。而这些细微而庞杂的信息,往往需要亲自动手、大量实测才能获得。另外,对一些手工作品本身而言,手工的介入会留下痕迹,这本身也意味着一种独特的、不可复制的魅力。




锡的动能塑造, 曾令波

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更容易做出看起来风格还不错的作品。但是去掉技术的装饰后,我们是否还能做出优秀的作品?无论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设计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许多设计师都注重形式的表达,往往忽略了本质。而离开技术的装饰与辅助,可以更能让我们看到基本功的不足,也能让我们更沉下心来关注设计的本质。

"不期"当代艺术展,吴庆轩

对于这种不依赖数字技术的复合创作,应持怎样的态度?

这是一种主动选择,及提供了差异化的产品或作品。但选择仅仅是选择而已,不代表更好。

平常心,不放弃探索,但不盲目选择。

一种不迷信的态度。在现在这个设计环境里,不依赖数字技术的作品似乎比较稀缺,从某种程度来讲更容易显得与众不同,更容易获得关注。但是设计并不是为了获得关注,而是为了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所以它只是一种设计的处理方式。一种敬重的态度,大多数我的"复合创作"成品制作的试错机会很少,所以对于作品的创作过程,他会更加谨慎与尊重创作这件事情本身,这需要他投入更多的专注。

《栖居之地》,吴庆轩

AI会取代设计师吗?你认为设计师如何新技术浪潮中保持竞争力?

AI最终会取代或者部分取代执行的部分,其实他还蛮期待这一天到来的。但它无法取代创造创意的工作。设计师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应该保持对基本功和设计本质的训练与探索。以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第一要义,提升对解决思路的敏锐度。技术是方式、是手段,我们要成为支配技术和各种表达方式的人,切勿受到风格、技术、形式的束缚。

《本真的狂响》,吴庆轩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思考自身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他认为,一定不是纯熟的设计技能,而是作为一个饱满的"人"的观念、情感和行动——这可能就是与硅基设计师相比,作为人类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







"手动排版", 曾令波

AI存在威胁,但不会完全取代设计师,它会筛选掉一些简单的设计需求。他认为设计师保持自身个性很重要,拥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并且反复打磨直到熟练,竞争力也会从中得到提高。这种个性化和创意是AI无法完全复制和替代的关键所在。

《工作日的非工作时间》,音乐MV开头字体动画设计,邵卓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