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趣俗"上春山":从古诗到现代的登高祈福

创作时间:
2025-01-22 04:27:09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趣俗"上春山":从古诗到现代的登高祈福

春节,这个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有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广为人知的习俗,还有一些充满地方特色的小众习俗,比如"上春山"。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感觉神清气爽的活动,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有趣的春节习俗。

01

什么是"上春山"?

简单来说,"上春山"就是大年初一去爬山。但可别小看这个活动,它可不是普通的登山运动,而是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民俗活动。在贵州贵阳,每年大年初一,市民们都会相约登高"上春山",目的是要去捡柴(财),祈愿全年步步高升,万事顺利,招财进宝。

贵阳市民"上春山"登高捡"财"的人流主要集中在黔灵山公园,黔灵山上各个山头都是"人从众模式",黔灵山弘福寺里上香请愿参拜者更是摩肩接踵。而争先恐后捡柴(财)之后下山的人们,人均手里都持有捡到的柴(财)宝,有些夸张一点的甚至怀抱着、肩扛了半棵枯树的也有,大家也是对此司空见惯的,"捡最大的柴,发最大的财"嘛。路上,熟识的人们还相互庆贺捡财的成功,说着一些吉利祥和的祝福语,人人的笑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而最终捡回家里的"财",还要郑重地安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或者要用红布包起来,放在枕头底下。

02

"上春山"的历史渊源

"上春山"这一习俗,其实是由来已久的美好风俗,不仅古诗词中有歌咏,尤其贵州等地,至今在现实生活里还颇有很鲜活的传承。而正月正"上春山"登高捡"财",在更广义的范畴上定位,其实也应该从属于西南地区的原生态传统节日"踩山节"。顾名思义,"踩山节"期间,各族的人们会穿着节日盛装,去登山踏青,唱歌跳舞,祈福纳祥。但现在"踩山节"的时间点并不局限于春天,往往是春季、秋季都有。而有些地区还有"正月初九登高"的民俗,那这肯定也算是"上春山"了,比如四川达州就有正月初九登高习俗。

四川达州市的正月初九登高民俗之来历的说法有两种,一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元稹,他曾在达州为官,为达州人做了许多好事,据说他离任时恰好是正月初九,达州人纷纷登高远送元稹,之后便形成了"元九登高习俗"——元稹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九,故而可称之为"元九";而"元九"二字字面上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元月九日,既大年正月初九。另一说法是为了纪念玉皇大帝诞辰,据说古时候达州的屏翠山上有一座玉皇大帝庙,而每年的正月初九正好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人们此日"上春山",登高上香,是为玉皇大帝的诞辰庆祝。因此,正月初九这天,数十万达州人会风雨无阻,倾城出游,登高望远,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祭天祈福,期待一扫去岁颓势,迎来新年万事畅达。而现在,达州的"上春山"登高习俗,实则是从每年正月初一开始,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热闹情景,正如古人所记载:"人无不趋高者,鼓歌竞作,干隅连声,狂客酒徒,喧嚣满路。"

云南省大理州还有每年腊月十五至新春正月十五的鸡足山"朝山节",届时大理州境内的各族群众,和来自全国甚至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信徒、游客都要前往鸡足山"朝山",观赏苍洱风光,感念神灵保佑,祈愿国泰民安,祈求平安吉祥、万事如意。而这样的"朝山节"之所以选择在腊月十五开始,或也有将立春节气前后作为"朝山节"开启时刻的用意,因为每年的立春节气往往大致会在腊月十五前后。从传统意义上讲,立春为岁首,有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因此,立春登高便具有"踩春"的意思,寓意步步登高,故而"上春山"是最适宜的,有些少数民族便沿袭有新春踩山的习俗,身着节日盛装,祭古树、挤芦笙、唱山歌……"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03

古诗里的"上春山"

古诗词里的"上春山",优美可歌,胜意洋洋。比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春歌二十首·其一》歌曰:

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
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

春风、山林、鸟鸣……春山如此美好,心情如此愉悦,诗情又是如此动人。而颇得如此"春歌"之清新神韵,初唐刘希夷《春日行歌》诗云:

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
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
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

特别是刘希夷这首诗的前六句,"实写"了"上春山"的"经历",并很有民歌风味地形成了具有"顶针"意味的诗情美好回环:落梅花-野人家-阳春酒-上春台-歌落梅。这真是"醉美的上春山",春风春山梅花落,春酒春歌卧明月,何其快哉何其快哉!

刘希夷《春日行歌》这首诗里用到了"上春台"的说法,追究探寻起来,文化意蕴很深远。"春台"一语,远出自先秦典籍《老子》:"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南北朝时历仕梁朝、西魏与北周的庾信《春望诗》歌曰:

春望上春台,春窗四面开。
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

杜甫有"清新庾开府"诗句,庾信这首《春望诗》果然清新俊爽。

"相约在春台",唐诗里的"春台"诗篇勃发,别有一番风情。"感阳春兮生碧草之油油,怀宇宙以伤远,登高台而写忧",初唐陈子昂有名作《春台引》。唐玄宗李隆基作有《春台望》歌诗,贺知章、苏颋、许景先等写下《奉和御制春台望》诗。"春台晴望"还作为进士科举试题,高弁、李程、郑蕡等都留有《省试春台晴望》诗篇。而最为旖旎多情的"上春山""上春台"唐诗,居然出自一名僧人之手。诗僧皎然《和邢端公登台春望,句句有春字之什》诗曰:

春日绣衣轻,春台别有情。
春烟间草色,春鸟隔花声。
春树乱无次,春山遥得名。
春风正飘荡,春瓮莫须倾。

这首诗很有特色,简直让人满眼都是"春"啊,"句句有春"共得八个,外加题目里有两个,也是凑满了十全十美的十"春"了。而从内容上看,鲜衣怒马,花鸟春风,春山春台,春草春树,春酒春情,"别有情"得不要不要的。

04

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除了"上春山",春节期间各地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比如在南京,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梅花节,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梅。梅花节期间,不仅有各种文化活动,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感受浓浓的春意。

而在北方,很多地方会在春节期间举办庙会,人们可以品尝各种小吃,观看传统表演,感受热闹的节日氛围。比如北京的地坛庙会、龙潭庙会,都是春节期间的热门活动。

05

"上春山"的意义

"上春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登高活动,它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通过登高望远,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步步高升,事业有成。同时,"上春山"也体现了中国人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在春节期间,人们通过各种习俗活动,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所以,如果你有机会在春节期间来到贵州,不妨加入"上春山"的队伍,体验一下这个充满乐趣的习俗。就算你不在贵州,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附近的山丘走走,感受春天的气息,许下新年的愿望。毕竟,"上春山"的核心精神就是亲近自然,祈求好运,享受生活嘛!

所以,这个春节,让我们一起"上春山",迎接美好的一年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