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风光摄影:相机设置和镜头选择

创作时间:
2025-01-22 08:34:3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风光摄影:相机设置和镜头选择

如何正确设置相机?

设置Demo

在这之前我们先看一个 Demo,下面的照片是前段时间和小伙伴去爬山拍的

光圈优先模式,使用

f/11

相对较小的光圈值,意味着景深较大,前景和背景都会比较清晰,但进光量较少,可能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或使用较高的ISO来补偿。

第一次拍摄设置值

SAMSUNG NX2000 20毫米 f/11 1/15秒 IS0 200 曝光偏差 3 无闪光

可以看到太曝了,说明光量太多了,所以调整 ISO ,降低感光度,减少曝光补偿

设置值

SAMSUNG NX2000 20毫米 f/11 1/40秒 ISO 100 曝光偏差 0.6 无闪光


第一次调整后的照片

天空的部分还是有点曝,但是可以看到快门速度自动增加了,这里调整曝光补偿值为 0

拍摄的构图右边有一个平台,不希望看到,所以我们调整焦距

设置值

SAMSUNG NX2000 24毫米 f/11 1/80秒 ISO 100 曝光偏差 0 无闪光


第二次调整后的照片

实际这里的构图还有问题,这里不考虑,修改曝光补偿的缘故,所以快门速度又快了,整体曝光勉强合适,但是中心位置还是有点曝,这里可以调整测光模式为

点测光

做尝试。

因为是中午,都是硬光,不太适合拍摄,不想尝试需要后期做一些处理,这里可以用调色软件做一些调色处理。


原始照片

下面为 达芬奇一级调色后的导出,实际上只需要调整白平衡就可以获取一个不错的效果


调色后的照片

下面为书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做简单的整理

风光摄影相机设置建议

将IS0设定为最低值

如果你想让照片的清晰度较高,通常需要使用三脚架。在使用三脚架时,就可以将ISO设定为最低值,保证画面有一个较高的清晰度。对于大部分相机而言,

ISO的最低值是100

为当室外光线强烈时,相机的快门速度会很快(可能超过1/2000秒),最好将ISO值调到100。

用光圈优先模式拍摄

新手建议先用

光圈优先

模式开始拍摄(在相机拨盘上通常以

AV或A

表示)。

光圈优先

是指根据你手动选定的

光圈大小

,相机通过对场景中光亮度的测算,自动决定

快门速度

的拍摄模式。

光圈应该多大

最佳光圈

f/11

及其附近数值的光圈,既避免了因光圈过大而导致的

景深过浅和边缘模糊

,又减少了因光圈过小而导致的

衍射效应

当我想要让所有景物都

合焦

时,通常会将

光圈设定为f/11

。据我所知,大多数摄影师都用

f/11

f/16

。当然,也不是只能用这两个,也有一些摄影师会用

f/8

.

只要光圈不超过

f/16

,应该都没问题。用更小的光圈,如

f/22

,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产生更锐利的画质。但是,由于存在一种叫作

透镜衍射

的光学透镜原理

当光圈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光波会发生衍射,导致图像的清晰度下降。衍射是光波在遇到障碍物(如镜头的小光圈)时发生的弯曲和扩散现象。

每个镜头都有一个光圈值的清晰度是最高的

。通常可以用以下方法估算:比最大光圈高出

2~3

挡的那个为

最清晰光圈

。(将当前光圈值乘以根号2(或近似地乘以1.4),即可得到下一档光圈值)

例如:如果镜头的最大光圈值是

f/4

,那么最清晰的光圈就是

f/8

f/11

;如果镜头的最大光圈值是

f/2.8

,那么最清晰的光圈就是

f/8

(f/2.8 -> f/4 -> f/5.6 -> f/8)。(这个方法不完全适用于所有镜头)

快门速度该是多少

如果用

光圈优先

模式拍摄,就完全不用考虑

快门速度

因为相机会自动计算出合适的快门速度。你选定一个光圈,如

f/11

,然后相机会根据你对准的环境测算曝光量,给出最合适的快门速度。

使用RAW格式拍摄

RAW 格式

可以在压缩像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持画质,不对像素产生过多破坏。用RAW格式拍摄天空时,可以获得更顺滑、更柔和的渐变效果,减少条状物的出现.

打开高光溢出警告功能

可能我们对照片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

让高光部分太亮

以至于破坏了整个画面。这种情况被称为

高光溢出

,意味着照片上的某些区域

亮度过高

,以至于丢失了细节,这个区域里只有一片纯白,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

如何处理高光溢出

有时相机计算出的快门速度是错误的,这样就会发生

高光溢出

。需要对

曝光量

进行调整,使用

曝光补偿

来纠正相机计算出的曝光错误.

曝光补偿

的意思是:当相机发生错误时(如出现

高光溢出

),对曝光进行调节,通过

降低画面的亮度

(通常以

曝光挡位的1/3进行调节

),改善画质。

当高光溢出时,你需要使用

曝光补偿

功能,将画面亮度

调低1/3个曝光挡位

如果你选择

手动拍摄

模式,在大部分相机上,

曝光补偿功能不起作用

,你需要

手动改变光圈挡位

,降低

曝光量

。例如,一开始你选择的光圈是

f/11

,那就需要将光圈值调整为比它高一挡的

f/16

,不合适就继续调小光圈,直到高光处的曝光合适。

该选用何种测光模式

我使用的测光模式实际上是目前大多数相机的默认模式–

评价测光

,或者称为

矩阵测光/平均测光

什么时候用点测光

当你转换为

点测光模式

时,相机只计算焦点周围的一小块区域的光线量。

将白平衡设置为阴天

不管室外是什么天气,都将

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

这个技巧是几年前我从一个摄影师那里学来的,而且一直在拍摄风景时运用它。这个方法可以让照片看上去

偏暖色调

借用实时预览保证清晰对焦

先是使用相机的

自动对焦

功能,然后

手动调节焦距

,以确保画质清晰,操作方法如下:

(1) 确定焦点,让焦点位于

场景大约1/3处

,半按快门键打开

自动对焦

(2) 打开实时预览功能(微单不需要),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相机背后的显示屏实时看到即将拍摄的画面,实时预览的一大优点是可以在拍摄前就放大画面(通常,只能在拍摄后放大拍摄到的照片),例如,

你对焦在场景大约

1/3

处的一块岩石上,那就可以按缩放键(它的标识像一个放大镜)放大这块岩石,这样你就可以准确、真实地看到这个区域是否合焦。

(3) 关闭镜头筒身上的

自动对焦

开关。现在,你进入了

手动对焦式

。一边转动镜头上的

手动对焦环

,一边观察放大的区域,直到焦点及其周围区域显像清晰、锐利,然后就可以按下快门键了

现如今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了。我只会在拍摄特别精彩且有难度的风景照时,偶尔会用

该使用哪种对焦模式

在拍摄风景时,场景的变化不会很大。由于风景仍然属于一种物体,所以最好将对焦模式设置为

单次对焦

,而不是

连续对焦

广角镜头

除非要拍摄的景物离你很远,很有必要使用

长焦镜头

外,风景摄影中使用得较多的是

广角镜头

如果我必须选择一个最适合拍摄风景的广角镜头,那我应该会选择适用于

全画幅相机的24mm镜头

或适用于

半画幅相机的18mm镜头

。当然,使用广角变焦镜头可以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因此可以使用

全画幅相机24-105mm镜头

,或者更轻的

16-35mm镜头

对于风景摄影而言,不需要

过大的广角镜头

,也不需要

过长的长焦镜头

  • 对于

全画幅相机

,镜头

不要小于16mm,不要大于35mm

  • 对于

半画幅相机

,镜头

不要小于8mm,不要大于24mm

全画幅和半画幅的区别

感光元件尺寸:

全画幅

:感光元件尺寸为

36×24毫米

,这一规格源于早期的胶片相机,后来被应用到数码相机上。全画幅相机的

感光元件面积较大

,能够充分利用镜头的成像圈,无需进行

焦距转换

,因此具有出色的成像质量和视觉效果。

半画幅

:也称为

APS-C画幅

,其感光元件尺寸一般为

22.7×15.5

毫米(也有其他尺寸如

23.7mm×15.6mm

),约为

全画幅的一半

。由于感光元件尺寸较小,半画幅相机在使用相同镜头时,需要进行

焦距转换

拍摄范围:

全画幅相机可以拍摄更广阔的场景。在同样的焦距下,

半画幅相机的拍摄范围会被裁剪

,相当于

放大了1.5倍或1.6倍

(具体取决于相机的裁剪系数)。如果想要得到同样的拍摄范围,半画幅相机需要使用

更短的焦距

或者

远离拍摄对象

景深:

全画幅

相机可以拍摄出

更浅的景深

,即背景虚化的效果更明显。在同样的光圈和焦距下,全画幅相机的景深比半画幅相机要浅一些。如果想要得到同样的景深,

半画幅

相机需要使用

更大的光圈

或者

更长的焦距

细节和色彩:

全画幅相机的感光元件面积更大,每个像素点可以接收到更多的光线,因此

噪点更少,动态范围更宽,色彩还原更准确

。相比之下,半画幅相机由于感光元件面积较小,每个像素点接收到的光线更少,所以

噪点更多

动态范围

更窄,

色彩还

原相对较差。

何时使用超广角镜头

如果在前景中,确实有景物离你非常近,如一块大岩石,或者一块浮木,这时

超广角镜头

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因为它会让景物有

更强烈的纵深感

,让观众觉得景物离得更远了(同样距离的山峰变得更小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