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宇宙最实用的保健知识:糖尿病的中医解读与日常调理
全宇宙最实用的保健知识:糖尿病的中医解读与日常调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本文将从中医角度解读糖尿病,并提供全面的保健建议,包括饮食、运动、穴位按摩和茶饮调理等实用方法。
糖尿病可分为第1型糖尿病(自体免疫相关)和第2型糖尿病(胰岛素阻抗)。第1型糖尿病多在儿童期发病,也有成年后发病的案例;第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通常在成年后出现,也称为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中医观点看糖尿病 “三多一少”对应中医的区分
中医专家指出,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并根据症状的主次,将本症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类。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现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多、喝多、尿多和体重减少,与中医的分类相对应。
喝多:即渴而多饮为“上消”,多属于肺燥,也就是肺热津伤型的消渴症,患者会经常感觉口干舌燥,饮水增多却不解渴;治疗上,可以使用消渴方加减沙参、麦门冬去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吃多:消谷善饥为“中消”,则是属胃热炽盛型的消渴症,以“多食”为主,病友会经常感到饥饿,吃很多食物但体重没有随之上升,同时容易便秘,此时,可以使用玉女煎加减方,有助于清胃泻火,养阴生津。
尿多:小便如亭者为“下消”,则是肾阴亏虚型的消渴症,以“多尿”为主,还可能伴随尿浊、腰膝酸软、形体瘦弱等,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有助于滋阴固肾。
体重减少: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质量“阴”和能量“气”,都消耗不見了。消渴是属于中医气血津液病证,病因主要是由于五脏禀赋脆弱,饮食不节,复加情志失调,简单来说就是生活上的坏习惯造成的,因此除了在药物治疗上,从生活中来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才是更加重要的治本之道。
糖尿病诊断标准
项目 | 正常 | 确诊糖尿病 |
---|---|---|
糖化血色素 | <5.6% | ≧6.5% |
饭前空腹8小时血糖 | <100 mg/dL | ≧126 mg/dL |
随机血糖 | ≧200 mg/dL且符合典型糖尿病症状 |
日常保健 改善糖尿病
一、饮食
饮食习惯是重中之重,糖尿病大多是吃出来的,所以怎样吃得对就更重要了。
- 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想说吃两餐醣类摄取較少,這是不好的習慣!餓的時候多吃的零食就是兇手!
- 忌酒类、面食类、麸质、辛辣类、烤炸、各种高糖等食物。
- 咀嚼食物细嚼慢咽减少胃肠负担。
二、运动
每周最少应有三次运动时段,以有氧运动为宜,不宜过度激烈,每次运动时间应至少维持30分钟。研究指出,经常运动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控制。
三、穴位保健
- 鱼际穴
- 位置:大拇指第二关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关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 功效:缓解口渴的症狀。
- 内庭穴
- 位置:足背第二三指间,交界处往上凹陷处。
- 功效: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的荥穴,按压此穴可泻胃热,减缓胃阴的损耗,并控制食欲,减少饥饿感。
- 承浆穴
- 位置:下唇下方正中凹陷处。
- 功效:承浆是任脉的穴位,按压此穴可减缓糖尿病患者烦渴的症狀。
茶饮保健 健脾消脂茶
- 材料:芡实 3g、山药 3g、葛根3g、荷叶 1.5g
- 作法:芡实、山药、葛根、荷叶,磨碎后放入茶包,加热水冲泡开后即可饮用。
- 功效:改善糖尿病口渴、疲倦,适用于一般糖尿病初期的人。
(图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