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了,这份避险指南保命!
暴雨来了,这份避险指南保命!
近期,全球多地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就在今年1月,巴西东南部因持续强降雨引发严重山体滑坡,造成至少10人死亡,150人无家可归。这一悲剧再次敲响警钟:暴雨天气频发,掌握正确的避险知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暴雨预警信号知多少?
暴雨预警信号是气象部门用来提示暴雨强度和可能影响的重要工具。以香港为例,暴雨预警分为三级,分别用黄色、红色和黑色表示:
黄色暴雨警告信号: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30毫米的大雨,且雨势可能持续。此时,市民应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接近容易泛滥的河道。
红色暴雨警告信号: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大雨,且雨势可能持续。在这一级别,市民如须外出,应先仔细考虑天气及道路情况是否许可。
黑色暴雨警告信号:表示香港广泛地区已录得或预料会有每小时雨量超过70毫米的豪雨,且雨势可能持续。此时,市民应留在户内,并到安全地方暂避,直至大雨过去。
户外遇暴雨,如何自救?
在户外遭遇暴雨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以下是一些关键应对措施:
寻找避难所:如山洞等天然遮蔽物,或搭建简易帐篷使用防水布等材料防雨。
避开危险区域:远离河滩、干涸河道及易发山洪或泥石流的地方,不在悬崖下或易落石区域停留。
注意保暖与防潮:穿快干衣物并准备备用衣服,使用睡袋和防潮垫保持干燥。
确保通讯畅通:携带充电宝和信号增强器,记录救援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储备应急物资:至少三天的食物和水,以及急救包、哨子、手电筒等应急物品。
城市遇暴雨,如何避险?
在城市中遇到极端降雨,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室外避险:避开低洼地带如立交桥下、地下通道等,远离电力设施避免触电风险,谨慎涉水警惕井盖缺失或路面塌陷。
室内避险: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如果住在低洼地区,提前准备沙袋等防水物资,必要时及时转移至安全区域。
室内遇暴雨,如何应对?
在室内遇到暴雨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事故。
检查房屋:确保房屋结构安全,特别是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要提前做好防水准备。
储备物资:准备足够的食物、饮用水和应急用品。
关注预警: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和官方发布的预警信息。
实用自救小贴士
失足落水后:应放松身体,头部后仰,用嘴吸气、鼻子呼气,以防呛水,力争保持身体平衡。
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要注意暴雨防护。
在户外遭遇雷雨时:不要躲在树下、电杆下或亭子里,不要打伞;在空旷地方要蹲下,不要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
遇到洪水:要抓住门板、木板、轮胎等漂浮物,想办法爬上墙头或附近的大树等待救护,大声呼救,并且挥舞颜色鲜艳的衣服引起人们的注意。
被洪水围困时:如果已被卷入洪水中,要尽可能抓住固定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
住房被淹时:可以采取向屋顶转移等待救援、尽可能地发出呼救信号或信息、利用竹木、泡沫等漂浮材料向较安全地域转移等避险措施。
持续暴雨导致河流漫溢:面对不断上涨的洪水时,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是在楼房里,从低层向高层转移;如果没到紧要关头,不要轻易入水逃生;注意水情的变化,寻找可以漂浮的物品,做逃离的准备。
开车时遇到暴雨:车中需要常备的内涝防范用品有哨子、应急锤、手电及电池、救生衣等。遇有前方积水或交通管制路段,应服从交警指挥,绕行其他道路;车辆受困时要及时拨打救援电话,等待救援。如果车在深水中熄火,不要再启动,防止发动机进水;当汽车外积水进一步加深时,要及时逃生。车内要准备能随时砸破车窗自救的物品。
暴雨天气频发,掌握这些避险和自救知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过每一个雨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