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街司法所暖心安置帮教:一个案例看司法所的创新与担当
人民街司法所暖心安置帮教:一个案例看司法所的创新与担当
人民街司法所近期通过细致的安置帮教工作,帮助了一位名叫卫某的对象重获新生。卫某因四级肢体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家庭陷入困境。司法所不仅为其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补助,还帮助他办理了客运资格证,解决了就业难题。这一系列暖心措施体现了司法所的责任感和社会关怀,也展示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深远意义。
司法所的职责与创新
司法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山西省司法厅正在征求意见的《山西省安置帮教工作办法(草案)》,司法所承担着宣传和贯彻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登记、核查安置帮教对象的信息,签订安置帮教协议,建立安置帮教档案;成立安置帮教小组,开展评估,了解安置帮教对象诉求等职责。
各地司法所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例如,祁阳市司法局建立了七项工作机制,包括接领机制、安置机制、告知机制、责任帮教机制、帮教工作计划机制、帮教对象信息知晓机制和情况掌握机制。这些机制有效解决了刑释人员的失控、漏管、脱管现象,预防和减少了重新违法犯罪。
开平市司法局则注重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走访工作制度,优化了“技防+人防”管理,增强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各地司法所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以更好地帮助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
新乐市司法局建立了“五位一体”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实现了政策与机制创新实践一体化、服务流程与资源信息融合一体化、社工社区与家庭深度参与一体化。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有效提升了安置帮教质效。
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则通过“黄丝带帮教”活动,联合民盟各级组织,开展关怀、帮扶、教育和救治。通过发挥民盟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和智力优势,帮助特殊人群教育改造,促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司法所的重要作用
司法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不仅负责政策的落实和执行,还承担着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帮教工作。通过建立帮教小组、制定个性化帮教计划、提供就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服务,司法所帮助这些人员重新融入社会,预防重新犯罪。
同时,司法所还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家庭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安置帮教工作。这种多方联动的模式,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人民街司法所的暖心案例,正是司法所在安置帮教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生动体现。通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刑释解教人员得以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开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