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觉电话”困扰六成人,竟是精神压力信号
“幻觉电话”困扰六成人,竟是精神压力信号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感觉手机在裤子口袋里振动,掏出来一看却根本没人找;或是隐约听到手机铃响,着急忙慌跑过去拿手机,却发现屏幕漆黑,没有任何电话和信息?这种现象被称为"幻觉电话综合征",它揭示了现代人与手机之间日益紧密的关系。
什么是幻觉电话综合征?
幻觉电话综合征(PPS)是指人们在没有实际手机振动或铃声的情况下,产生手机振动或响铃的幻觉。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研究人员于2007年提出。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成年手机用户报告说他们出现过手机响铃幻觉。
为什么会出现幻觉电话综合征?
研究表明,幻觉电话综合征的出现与以下因素高度相关:
- 使用手机越频繁,时间越久的人出现PPS的概率越大
- 经常把手机调成振动模式的人出现PV的概率越大
- 习惯将手机放置在胸口的人比放在裤子口袋里的人出现PPS的概率大
- 工作学习压力越大的人,出现PPS的概率越大
此外,研究表明出现PPS的人会更依赖手机,他们大多会选择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手机,如开车、吃饭、走路、上课、开会等。
幻觉电话综合征与精神压力
研究表明,抑郁和焦虑引发的精神压力会诱导幻觉电话综合征的发生。工作压力、疲劳、焦虑、抑郁是PPS的危险因素,反过来说,PPS也可能是情绪出现问题的信号,虽然大部分人并不为此感到困扰,但它确实是精神压力的预兆。
幻觉电话综合征与电子设备依赖
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超过一个小时不看手机是一件很难的事,即使我们在忙其他事。幻觉电话综合征的出现,和电子设备的过度使用和过度依赖脱不了干系。
马里兰大学曾经做过一个24小时不插电(24 Hours: Unplugged)实验,学生们被要求24小时内不碰手机等电子产品,和各种社交媒体断联。有很多学生称明明知道手机不在身边,但还是产生了手机振动的幻觉,下意识掏口袋拿手机。还有学生称失去手机后会感到不安、焦虑、精神不集中,这种"戒断"反应在一天内多次发生,甚至在上课时也是如此。
突然失去了长在手上的手机,仿佛失去了身体的一部分,幻觉电话综合征是另一种层面的"幻肢疼痛"。
年轻人更容易受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年轻人的精神可塑性更高,相比于年长者更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同时,也更有可能遭受与手机使用相关的影响。在一项涵盖了290名大学生的统计中,有89%的学生出现过幻觉电话综合征,平均每两周经历一次幻觉。
"iDisorder":电子产品时代的心理问题
加州大学的Rosen教授模仿iPhone, iPad等词,创造了"iDisorder"(自我紊乱)一词,用来特指在电子产品泛滥之下的各种不健康的精神状况。现在看来,幻觉电话综合征显然是其中一种,而且iDisorder的范畴仍在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