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到生活:全方位克服手机上瘾指南
从数据到生活:全方位克服手机上瘾指南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不仅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断舍离"的方法来治疗手机上瘾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时间,重获专注力。
一、下载追踪应用程序,记录使用手机的数据
以iPhone为例,它自带"屏幕使用时间"功能,可以查看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不同类别的软件使用时长、单个应用的使用时长,以及每天拿起手机的次数和通知数量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手机上花费了多少时间、拿起手机的频率、使用频率和时间最高的应用,以及在哪个时间段更容易使用手机等信息。
屏幕使用时间数据
二、认真评估你和手机的关系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遇到问题,我们经常会思考和重新评估这段关系。同样的问题也可以拿来评估我们和手机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们可以思考手机带来的便利性和失去的生活惊喜之间的平衡。
《手机断舍离》一书中还提到了一种感性的评估练习,即"手机冥想":
- 注意你平静状态下的感受,包括呼吸、姿势、专注度和情绪。
- 拿起手机但不解锁,感受此时的变化。
- 解锁手机并打开常用应用刷一会儿,观察自己的变化。
- 将手机放到看不到的地方,再次感受呼吸、姿势、专注度和情绪。
这种感性的评估方式,可以让身体诚实地告诉你,使用手机是否让你更快乐、放松,还是更焦虑、麻木或紧绷。
三、拿起手机前问自己三个问题(3W)
What for? 为什么要用手机?
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搞清楚使用手机的具体目的。很多时候,我们用手机的目的可能与手机本身无关,比如在尴尬的社交场合中用手机来打发时间。Why now? 为什么是现在?
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分散注意力。如果有一些琐碎的小事需要处理,可以将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集中处理。What other? 还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
这个问题鼓励我们思考除了使用手机之外的其他选择。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人们有很多方法来应对无聊和社交困境,比如观察周围环境、进行创造性活动等。
四、回归现实生活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孤立会导致50%~90%的早逝风险,这个比例和吸烟差不多。而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互动对大脑的镜像神经元的激活效果最好,这有助于培养共情能力和社交技能。
为了更好地回归现实生活,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 规划空闲时间:在忙碌时就规划好空闲时间的活动,避免无所事事时陷入无意识刷手机的循环。
- 培养兴趣爱好:回忆自己一直喜欢的事物或想做的事情,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回归现实生活的指南。
五、设计你的手机使用说明书
关闭通知:通知是触发我们使用手机的重要因素。通过关闭不必要的通知,可以减少无意识使用手机的频率。
重新摆设你的应用:将时间黑洞类的应用隐藏起来,避免它们对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设置专注模式:利用手机的专注模式功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和需求,调整应用的可见性和通知权限。
设置使用规则:为自己设定一些使用手机的界限,比如时间界限(早上7:30之前不用手机,晚上10:30后不用手机)和空间界限(手机不进卧室、不进厕所等)。
六、自我提升练习
注意力练习:通过阅读、看电影、写作、运动、听音乐等活动,训练自己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抵抗分心练习:培养在遇到困难、无聊或尴尬时,不立即转向手机的习惯。
练习停顿:尝试在碎片时间(如电梯、红灯、排队等)不使用手机,而是进行其他活动,如观察周围环境、发呆等。
练习放过自己:认识到分心和对信息、刺激的渴望是人类的本能,不要因为偶尔的失败而自责。每一次微小的努力都是进步。
参考资料
- 《手机大脑》
- 《贪婪的多巴胺》
- 《手机断舍离:如何快速摆脱手机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