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庆祝方式大变样,社交媒体成主角
双十一庆祝方式大变样,社交媒体成主角
双十一的庆祝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社交媒体成为了重要的庆祝平台。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聚会和送礼,而是更多地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购物心得、晒单、甚至发起线上庆祝活动。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还增加了节日的互动性和趣味性。经济压力和快节奏生活也在推动这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线上方式庆祝,既节省成本又能享受节日的乐趣。这种新型庆祝方式不仅体现了社会结构和家庭模式的变迁,也为节日庆祝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意。
双十一的演变:从光棍节到全民狂欢
双十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的南京大学校园,当时学生们将11月11日定为“光棍节”,寓意着单身人士的自我庆祝。2009年,阿里巴巴首次将这一天打造成了购物狂欢节,推出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从此,双十一不仅象征着单身青年们的自嘲与欢聚,更成为了商家和消费者共同期待的盛宴。
品牌如何玩转社交媒体营销
在这个双十一,各大品牌纷纷在社交媒体上玩出了新花样。百度APP以“下单不着急”为口号,推出创意短视频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短视频内容集中在消费者对低价、折扣、促销的消费偏好,从真实生活取材,利用艺术的表现方式,还原了消费者抢购的景象。将促销活动中消费者的真实经历和感受融入短视频,唤起消费者的共情和认同。
母婴品牌Babycare则抓住了“快乐”这个关键词。在微博发起“全国找快乐小孩”活动,通过卡车送礼物的形式引发热议。活动期间,Babycare官微转评区成了快乐小孩们的大型刷屏现场。不仅如此,中国邮政、顺丰同城、春秋航空、极氪ZEEKER等众多品牌蓝V也接连加入,进一步扩大了话题的影响力。截至发稿前,Babycare官微转发量突破4.5万次,曝光量破亿,实现了真正的破圈营销。
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新玩法
根据《2024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超过90%的Z世代参与双十一,且平均消费预算增加。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获取双十一信息和参与讨论的主要平台。在参与方式方面,淘宝/天猫、抖音、京东、拼多多是年轻人选择的主要购物平台。“优惠力度大,购买价格最划算”、“退换货/款流程方便,无后顾之忧”、“可购买的商品丰富,可以集中下单”是影响Z世代选择大促平台的前三项主要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逻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为情绪价值买单成为一种主流。在关于消费心态的选择中,“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兴趣而消费”是年轻人最多的投票选项。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陪伴型玩偶Jellycat、各地花样百出的文创会风靡年轻群体。
社交媒体:双十一的新主角
社交媒体不仅改变了双十一的庆祝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行为。它让双十一的影响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这场狂欢。同时,社交媒体上的互动和分享也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和社交性。
但是,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人开始反思,过度依赖社交媒体是否让我们忽略了真实的生活?是否让我们在追求虚拟的“快乐”时,失去了真实的自我?
结语:双十一,不止于社交媒体
双十一的庆祝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社交媒体成为了重要的庆祝平台。但是,双十一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不仅是购物的狂欢,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双十一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被它所绑架。
所以,这个双十一,不妨试试看,既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的购物心得,也可以和朋友一起线下逛街,或者干脆宅在家享受一份难得的宁静。双十一,不止于社交媒体,更在于你如何定义属于自己的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