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科学防癌你做到了吗?

创作时间:
2025-01-22 05:52:3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科学防癌你做到了吗?

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00万例,其中约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而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01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是人体内一些特殊的“信号分子”,它们可能是蛋白质、酶、激素,甚至是某些基因片段。这些标志物在体内的含量或结构异常,可能提示身体某些部位存在病变,部分情况下与癌症相关联。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

  • 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肝癌的筛查
  •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检测
  • 癌胚抗原(CEA):与大肠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相关
  • 糖类抗原125(CA125):常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
  • 糖类抗原15-3(CA15-3):作为乳腺癌的重要标志物

02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虽然肿瘤标志物在癌症早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们并非完美无缺。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假阳性与假阴性:肿瘤标志物可能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因此不能仅凭单一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就下定论。

  2. 升高原因多样: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癌。炎症、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其水平上升。例如,长期吸烟者的癌胚抗原(CEA)水平通常较高,饮酒过多的人铁蛋白(SF)也会升高。

  3. 需要综合判断:医生在诊断时会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评估。

03

公众认知误区

目前,公众对肿瘤标志物存在不少误解:

  • 有人过度焦虑,一旦发现标志物升高就以为自己得了癌症
  • 有人则完全忽视,认为检测没有意义
  • 还有人对检测项目选择不当,没有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志物

这些误区都可能影响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04

科学建议

  1. 正确对待检测结果:如果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要过度紧张,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检查。

  2. 定期检测建议

    • 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吸烟者等)应定期检测
    •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肿瘤标志物检测
    • 检测项目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如男性可重点关注PSA,女性可关注CA125等
  3.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肿瘤标志物检测应与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手段相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是实现癌症早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防癌意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时关注身体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科学防癌,守护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