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时长影响老人抑郁风险,30-75分钟为最佳区间
午睡时长影响老人抑郁风险,30-75分钟为最佳区间
202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午睡时间与老年人的抑郁症风险密切相关。这项发表在《中国全科医学》上的研究显示,午睡30-75分钟可以降低抑郁风险,而超过75分钟则会增加抑郁风险。这一发现为老年人的午睡习惯提供了科学指导。
午睡时长与抑郁症的关系
研究发现,午睡时间在30-59分钟是老年人发生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午睡时长达到30分钟后,抑郁风险会随着睡眠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最低水平出现在约50分钟。然而,一旦午睡时间超过75分钟,抑郁症状的风险就会开始增加。
这一发现与此前的研究结果相呼应。2024年《欧洲神经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午睡超过30分钟会显著增加中风风险,特别是缺血性中风。研究还发现,慢性疾病患者如果午睡31-60分钟,中风风险增加27%,而午睡超过60分钟则会使中风风险增加37%。
老年人午睡建议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安排午睡呢?专家建议:
午睡时间:以30-60分钟为宜,最好在午餐后15-30分钟再睡。这样既能保证充分休息,又不会影响夜间睡眠。
睡姿:建议仰卧或右侧卧,避免趴着睡。趴着睡容易压迫神经和血管,甚至可能造成颈椎和腰椎损伤。
环境:选择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使用舒适的床垫。避免在沙发上睡觉,因为这可能导致脊椎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时间安排:不要将午睡拖到下午3点以后,否则可能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血压患者:午睡时间应严格控制在30分钟以内。长时间午睡会增加中风风险,特别是缺血性中风。
失眠人群:如果夜间睡眠质量较差,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午睡,以免加重失眠症状。
低血压者:在高温环境下午睡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需要注意环境温度。
结语
午睡是许多老年人的习惯,但科学证明,午睡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合理的午睡时间不仅能帮助身体恢复精力,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因此,建议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午睡时长,遵循“30-60分钟”的黄金法则,享受健康午睡带来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