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详解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详解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简称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术方式,通过切除增生的内膜及斑块来恢复血管通畅,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作为山东省内较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手术过程详解
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血型及各种免疫学检查(如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筛查)、心电图、肺部CT等。
特殊检查:
- 评估手术风险:超声心动图、头部磁共振
- 评估血管狭窄程度:CTA(CT血管造影)、CTP(CT灌注成像)、颈动脉血管高分辨率MRI
- 检查颈部活动度,防止术中颈椎损伤
围手术期用药:
- 平时服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需停用氯吡格雷,仅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一周后手术。
- 平时服用单抗(仅阿司匹林)的患者,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直至手术日。
- 平时不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服用阿司匹林300mg,每日一次,3-5天后手术。
- 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300mg,每日一次,一周后减量至100mg,长期服用。
术前沟通:与麻醉科医师确认血压管理方案,确保术中血压维持在基础水平;与器械护士确认所需物品准备充分。
其他准备:术日早晨可少量饮水服用当日阿司匹林。
手术步骤
切皮前准备:
- 麻醉:强调维持术中血压在基础水平,阻断前升高20mmHg。
- 体位:仰卧位,头下垫头圈,术侧肩抬高15°-20°,手术床头高脚低15°,头转向健侧45°,手术床头部后仰20°。
- 切口标记:以乳突、下颌角、胸骨上窝为骨性标志,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1.0-1.5cm处标记约10cm切口。
手术操作:
- 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和颈阔肌(下2/3部分)。
- 显露胸锁乳突肌前缘间隙,注意保护面总静脉、颈横神经和耳大神经。
- 显露颈动脉鞘,保护舌下神经和迷走神经。
- 打开颈动脉鞘,准备专用器械(如DeBakey无创阻断钳、显微剥离子等)。
- 阻断动脉前准备:连接有创压测量管路,准备肝素盐水等。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根据个体情况,可能需要短期使用抗凝药物。术后定期复查,评估血管通畅情况和脑血流状况。
医院特色与优势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血管外科是山东省内较早创建的血管外科专业科室之一,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潍坊西部周围血管及大血管临床、教学、科研中心。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3名,其中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2人,硕士研究生9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3名。编制床位40张。年门诊量10000人次,年住院病人1200余人次,年手术800台次。病员遍及青州、临朐、寿光、临淄、广饶、昌乐等县市区和省内外其它地区。
科室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发展,与北京协和医院、上海长海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等多家知名医院保持合作关系。在颈动脉狭窄治疗方面,已成功开展200余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手术数量和质量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手术风险与展望
尽管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主要并发症包括:
- 颈动脉伴行神经损伤
- 术中斑块脱落导致脑梗塞
- 颈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影响脑供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经颈动脉血管重建(TCAR)术式正在快速发展。与传统CEA相比,TCAR具有微创、安全、脑梗塞风险低等优势。目前,美国已开展85,000多例TCAR手术,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在国内,包括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也在积极探索和引进这一创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项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手术,但对患者而言,其远期疗效好,经济负担相对较低。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力量。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将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