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亚心医院专家:心脏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武汉亚心医院专家:心脏病患者如何科学运动?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专家指出,科学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然而,与健康人群不同,心脏病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格外谨慎,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心脏病患者运动的基本原则
首先,心脏病患者在开始任何运动计划前,必须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评估运动能力,并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不当的运动可能会对心脏造成额外负担,甚至引发危险。
其次,心脏病患者应选择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那些长时间进行的、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同时不会给心脏带来过大的负担。相比之下,无氧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由于强度大、耗氧量高,不适合心脏病患者。
在运动量的控制上,建议从15-3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不超过1小时。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左右,即运动时脉搏保持在110次/分钟左右。运动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出现胸痛、恶心、头晕、呼吸不畅等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不同类型心脏病患者的运动方案
根据《心血管运动医学指南》的建议,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
对于轻症心脏病患者,如一二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运动时脉搏应控制在每分钟104-120次左右。我国学者特别推荐中老年人进行太极拳锻炼,强调“心静、体松、气和”,持之以恒有助于疾病康复。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如心绞痛发作频繁的病人,应以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在病情稳定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微活动,但原则上不应增加心跳次数。
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如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武汉亚心医院提供了详细的术后康复操指导。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患者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握拳、外展、前屈、后伸、旋臂、攀岩、绕头等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从5-15分钟不等,每天进行2-4次。这些康复操旨在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术侧上肢功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心脏病患者在运动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在极端天气下运动:过热或过冷的环境都会增加心脏负担。
- 保持规律性:运动效果的积累需要时间,建议患者坚持规律运动,但避免过度疲劳。
-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建议选择一天中气温适宜的时间段进行运动,避免在饱餐后立即运动。
- 保持良好心态:运动时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
总之,科学运动对心脏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运动方案必须个性化,且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合理的运动,心脏病患者不仅能够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还能辅助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