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宋代男子簪花风尚揭秘:从《水调歌头》到全民时尚

创作时间:
2025-01-21 22:23:0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宋代男子簪花风尚揭秘:从《水调歌头》到全民时尚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虽然词中没有直接描写簪花的场景,但宋代男子簪花的风尚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这种风尚不仅体现了宋代社会的开放包容,更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美学的追求。

01

宋代男子簪花的具体表现

与前代相比,宋代男子簪花呈现出几个显著特点:

  • 全民化:簪花主体不仅覆盖统治阶级、士人阶层,还逐渐普及到民间大众。据《洛阳记》记载:“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初,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 场合多样化:除了节日和宴饮,甚至在释放犯人时也会簪花。《梦梁录》记载:“通事舍人接赦宣读,大理寺帅漕两司等处,以见禁杖罪之囚,衣褐衣,荷花枷,以狱卒簪花跪伏门下,传旨释放。”

  • 种类丰富:从鲜花到各种“象生花”,如绢花、琉璃花等。《老学庵笔记》记载:“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

02

簪花风尚形成的原因

宋代男子簪花成为潮流,原因复杂多样:

  • 政治因素:统治者的提倡和科举制度的影响。宋代皇帝常赐花给大臣,如宋徽宗出游回宫时“御裹小帽,簪花,乘马”。

  • 文化因素:宋代文人地位提高,追求雅致生活。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的诗词中多有描写男子簪花的诗句。

  • 经济因素:城市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大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时的繁盛景象,其中就有卖花的摊位。

03

与女子簪花的对比

宋代女子的簪花习俗同样盛行,但与男子有所不同:

  • 装饰更为华丽:女子不仅簪花,还会佩戴各种冠饰,如垂肩冠、团冠等。《梦溪笔谈》记载:“妇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

  • 更注重搭配:女子会将簪花与珍珠、金银等首饰搭配,形成独特的审美风格。《芍药谱》中记载了多种花冠,如“冠群芳”“赛群芳”等。

  • 时代差异:北宋女子偏爱宽大华丽的冠饰,而南宋则转向精致小巧的风格。

宋代男子簪花的风尚,不仅是个人审美的体现,更折射出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风尚的盛行,展现了宋代人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开放包容,以及文人阶层的崛起和市民文化的繁荣。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让我们得以一窥宋代人生活的精致与优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