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2024年度热词背后的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2024年度热词背后的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无疑是2024年最火的流行语之一。从政府政策到企业应用,从医疗教育到日常生活,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各类社交媒体和新闻报道中,成为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标志。
政策引领:五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
2024年7月,北京市正式发布《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将在机器人、教育、医疗、文化、交通等五大领域打造标杆应用,率先建设AI原生城市。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北京将形成3-5个先进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础大模型产品,培育100个优秀的行业大模型产品,并打造1000个行业成功案例。这一目标背后,是北京作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实力支撑:2023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产值已突破2500亿元,备案上线大模型数量占全国比重超四成。
企业实践:从“工作+AI”到“业务+AI”
在企业层面,“人工智能+”正在从概念走向实践。以53AI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商,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大模型应用平台,涵盖工作对话、内容创作、方案撰写等场景,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目前,已有160多家中大型企业应用了53AI的服务,覆盖多个行业领域。
在具体应用中,“人工智能+”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模式。通过智能体定制开发,企业能够将AI能力深度融合到业务流程中,实现从“工作+AI”到“业务+AI”的跨越。这种转变不仅优化了内部管理,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体验。
社会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引领一场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医疗、教育、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生态等领域,其应用潜力巨大。
以医疗为例,AI大模型可以提供智能导诊服务,辅助医生诊断,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数字医生助手。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则能实现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案。
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规范等挑战也日益凸显。宣言强调,需要建立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和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确保其发展过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
未来展望:重塑社会生活
作为2024年的热门词汇,“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它正在重塑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
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普通民众,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和适应这场由“人工智能+”引领的变革。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正如《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所言,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努力,我们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祉。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持续推动社会向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