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学院转制后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
宿迁学院转制后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
202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宿迁学院由民办高校转制为省属公办高校。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办学体制的变化,更对学校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转制后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宿迁学院创新性地构建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全链条"培养机制,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转制带来的挑战
转制后,宿迁学院面临着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原有的民办高校党建模式已难以适应公办高校的需要,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动力不足、能力不足、担当不足的"三不"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全链条"培养机制的创新实践
为破解这一难题,宿迁学院从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入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选优配强"领头雁"
学校实施"头雁培养计划",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遴选30名后备人才进行重点培养。按照"双高双强"标准,从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党员学术带头人中选任书记,确保其既是党建工作的带头人,又是专业学科的带头人。
多重培养提升能力
学校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每年确保培训全覆盖,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题培训、案例教学、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书记们的综合素质。
严格管理确保实效
学校建立教师党支部书记年度述职评议制度,对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规范使用《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党员组织生活笔记本》,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
激励保障激发热情
学校在政治激励、经济奖励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出台多项措施。将履职情况作为职称评聘、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设立教师党支部书记津贴制度,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党支部建设。
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
除了在党建工作上的创新,宿迁学院还全面升级了学校管理模式。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财务收支审批办法,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授权的制度,进一步规范了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
在财务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严格的审批制度。各类经费支出必须经过逐级审批,超过一定额度的支出需要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同时,学校还建立了财务监督体系,由财务处、审计处和纪委机关分别实施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和再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
改革成效与示范意义
通过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宿迁学院有效提升了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学校党建工作与事业发展实现了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宿迁学院的管理模式改革,不仅解决了转制带来的挑战,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种创新性的管理模式,为其他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