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京明城墙:650岁“青春”焕发的秘密

创作时间:
2025-01-22 09:20:5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京明城墙:650岁“青春”焕发的秘密

南京明城墙,这座屹立了650余年的古代城垣,不仅是我国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更是一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南京从明朝都城到现代都市的变迁,如今依然巍峨挺立,焕发着勃勃生机。

01

科技赋能,守护千年城墙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瑰宝,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自2010年起就开始对城墙本体的重要病害进行结构稳定性监测。2015年,《南京城墙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城墙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2021年,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建成,这个系统依托全线安装的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1575个点位,包括沉降、风化、膨胀、位移、应变、裂缝、倾斜等7种病害。自投入使用以来,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定期采集城墙数据、分析变化,排查了上千个风险点。

除了科技监测,人工巡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天都有专人分段对城墙进行巡护,特别是在风化等病害的监测上,人工监测与机器监测形成互补。在一次巡护中,工作人员发现解放门段城墙外立面有城砖松脱,及时上报并进行了修补,避免了裂缝的产生。

02

科学修缮,延续历史风貌

在城墙的修缮过程中,始终坚持“最小干预、科学修缮”的原则。编制了《南京城墙保护规划(2008—2025)》《南京城墙保护与修缮技术导则》等指导性文件,开展了多项科研项目,如城砖制作标准研究、植物根系影响研究等。

以小桃园城墙段的修缮为例,2016年该段城墙发生局部坍塌后,城墙及山体的加固修缮方案经过多轮专家论证,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组织实施。由于坍塌城墙内侧为山体,外侧为居民健身及公园步道,大型机械无法进场,所有的坍塌清理和加固修缮作业均为人工作业。为减小施工作业对城墙的影响,采取人工挖孔的形式进行桩基施工,因施工时恰逢雨雪天气,为了保证桩孔成形,每个桩孔均设置了防雨罩,防止雨水灌入,通过开挖放坡和桩锚施工化解了此段城墙山体滑移风险。

03

文化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南京城墙不仅是一座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载体。2024年国庆期间,城墙各景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金陵城韵”南京城墙音乐荟国庆专场,将多元艺术形式融入古城墙,让历史与现代交响;“超有派”造物市集结合手作文创、非遗展示,展现城墙新魅力;《心印·中华门》大型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用光影科技“活化”650余年的历史;“筑影台城”夜游项目,带领游客进入虚实结合的奇妙世界。

南京城墙博物馆的《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展览,展示了来自叙利亚多家博物馆的100件(套)文物精品,体现了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的特点。《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则全面阐释了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与多元遗产价值。

04

城墙新生,融入现代生活

如今的南京明城墙,已经从昔日的防御工事变成了市民休闲、游客打卡的好去处。在中华门瓮城可观大报恩寺塔、赏外秦淮河;在台城段可远眺紫金山、俯瞰玄武湖;在石头城段可感受“虎踞龙盘”的金陵气势。徐悲鸿曾感叹,南京城“乃如人束带而立,望之俨然,且亲切有味”。

未来,南京城墙将继续在保护与利用中寻找平衡,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一位游客所说:“城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登上城墙,都能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震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