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助力社会力量参与 石家庄工务段织密防汛网
高科技助力社会力量参与 石家庄工务段织密防汛网
第3号台风“格美”即将来袭,铁路防汛形势如何?记者日前来到石家庄工务段管辖的石太铁路进行了探访。
石家庄工务段桥梁技术科工程师孙国勇告诉记者,石家庄工务段管辖的石太铁路长度达到117公里,曲线多、坡度大,地势复杂,防汛压力大。为了提升铁路防洪工作质量效率,今年,他们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防洪能力,确保铁路安全度汛。
首先,在技防方面,石家庄工务段今年首次使用了3D模型对比分析技术,充分研判防洪风险,全面提高技防能力。3D模型是以卫星遥感、GI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电子地图,全要素标注各类防洪信息,实现快速查询,为应急抢险提供数据支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接入雨量、气象、水文等预警信息,构建风险预判模型,实现智能预警,从而能够实现“早预警、早知道、早整修”,保障铁路防洪安全。
孙国勇介绍,他们利用无人机加航拍建立了3D模型,对线路的设备包括山体、挡墙以及周边环境从更宽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判潜在的防洪风险。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持续地进行了防洪隐患的排查,做到了设备的全覆盖,针对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整治。
同时,他们扎实做好防洪三项基础工作,着力修建检查通道、清理杂草杂灌、清理弃土弃砟、翻修水沟、清理危石等重点工作,年初制定的相关预抢工程已于汛前全部完成。
其次,在人防方面,内外联动,发动社会力量全员防洪,备足备全抢险料具。石家庄工务段以车间为单位组建防洪抢险大队18个,积极联系路外工程单位、部队、村镇等防洪抢险支援单位20家,储备人员超过1万人,进一步壮大抗洪抢险力量,确保有险情、有需要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
石家庄工务段制作发放了宣传手提袋和防洪宣传单各5000份,并印上了铁路防洪联系电话,沿线居民发现隐患以后可以及时拨打电话。同时,积极宣讲铁路防洪奖励政策,一旦发现了隐患后上报,根据隐患的等级,会有相应的奖励标准,鼓励全民参与到防洪工作中来。
孙国勇表示,石家庄工务段采用长期看守、预警看守和护路巡防结合加密巡视三种方式进行看守,科学研判分类看守地点,目前已发动护路巡防人员298人和防洪看守人员90人,全方位强化防洪检查。
本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汛期防洪地点分布及可能发生的水害类型,已在6处关键地点储备编织袋、铁锹、木桩、吨包、白灰等防洪备料。
台风“格美”即将来袭。孙国勇说,一旦降雨预警启动后,石家庄工务段2000余名干部职工将以雨为令,科室干部深入铁路沿线工区班组进行包保,强化现场检查和应急值守力量。抽调100余名技术业务骨干,组织5支添乘队伍,添乘机车检查石太铁路、石太客专、京广、石德、石济客专等线路沿线安全,及时发现处置隐患问题,确保旅客列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