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什么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永动机并不存在,但是为什么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eeds-drcn.cloud.huawei.com.cn/landingpage/latest?docid=1051048b5cab621a1af27d9b5d78b38d6f5b74b&to_app=hwbrowser&dy_scenario=relate&tn=178a0fd210f83410209e858584769dae64dd43a6eaf91447fc2b75d0c70a402d&channel=HW_TRENDING&ctype=news&cpid=666&r=CN

永动机是人类对自然规律探索史上一个充满魅力的概念。它曾激发无数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想象力,但最终被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本文将带你了解永动机的概念、历史发展及其为什么无法实现,同时揭示宇宙万物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

在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史上,永动机这一概念曾引起无数科学家和发明家们的极大兴趣。所谓的永动机,望文生义并非简单的多动症,而是一台理论上能自行运转并对外做功的机器,运动或者转动与做功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

永动机的的魅力在于,人们期望它能如同一只不需进食的神奇鸡,源源不断地产出能量,从而驱动手机充电、汽车行驶等各种实用功能。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证明了这种期待只是一场空想。从工业革命时蒸汽机的改良到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永动机的概念虽然一直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但它始终未能成为现实。西方历史上,许多聪明才智之士曾对此着迷至极,甚至有的为此耗尽了生命中的最后一丝光和热。专利局对永动机的态度也从最初的热忱迎接转为后来的坚决拒绝,这一切背后的原因,都隐藏在深深的物理学原理之中。

第一类永动机:违背能量守恒

在探索永动机的征程上,第一类永动机的构想占据了早期科学家们的想象。
这类永动机的核心理念是制造一台无需消耗任何外部能量,却能不断向外输出能量的神奇装置。人们当时对于这种机器的渴望,源自于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担忧。毕竟,如果能造出一台不依赖煤炭等外部能源,便能自行运转并做功的机器,那将无疑是一项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

然而,这种美好的设想很快遭到了现实的无情打击。法国人亨内考构想的重力永动机——神奇之轮,就是这一类永动机的代表。它试图利用地球的引力,通过精巧的机械结构来实现能量的持续输出。

不过,无论后来者如何改进这一设计,所有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起初,人们以为失败的原因在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比如摩擦力太大等问题。但随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提出,人们终于认识到,这类永动机的失败,根本在于它违背了能量守恒的自然法则。从高处落下的物体释放能量,意味着它无法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自行回到高处。

更为深刻的是,即使理论上能够将一个摆锤落下的能量完全转化为推动它上升的能量,这样的永动机也是毫无价值的。因为设计永动机的初衷是希望从其运动中向外输出能量,而非简单地让其持续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清晰地表明,不从外界输入能量,却能不断向外界输出能量的机器,是违背自然界基本规律的不可能存在。

第二类永动机:海洋能量的幻想

在第一类永动机的梦想破灭之后,人们并未完全放弃对永动机的追求。他们转向了另一种更为复杂的设计——第二类永动机。这类永动机不再试图直接从自然界的引力或动能中获取无尽的能量输出,而是转向了海洋这个巨大的能量储备库。设想中,如果能够利用海水温度的微小差异来驱动机器,那么理论上也能获得巨大的能量。

布朗棘轮永动机便是第二类永动机的典型代表。他的构想中,利用液氨在海水温度下的气化和液化来推动轮船前进,似乎是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然而,这个设计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氨气的液化需要比海水温度更低的环境。换言之,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有另外一个温度更低的热源,而大海的温度差异远远不够。

这一类永动机的设计实际上触犯了热力学的另一条基本定律——任何热机要想做功,必须存在两个温度不同的热源。而单热源永动机,即试图只从一个热源获取能量并做功的机器,在理论上是不可能的。

大海和空气虽然可以看作两个热源,但它们之间的温差太小,无法被人类设计的机器有效利用,尤其是对于液氨这样的物质而言。随着热力学理论的不断完善,这类永动机的设想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热力学定律终结永动机梦想

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创立,为永动机的梦想画上了句号。这些定律是自然界中能量转换和守恒的基石,它们明确指出,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直接否定了第一类永动机的可能性。

而热力学第二定律进一步解释了能量转换的方向性,指出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这又驳斥了第二类永动机的设计。

在热力学理论的指导下,人们认识到,任何试图从单一热源获取能量并做功的热机都是不现实的。这一认识促使多国专利局作出了决定,不再接受任何关于永动机的专利申请。这一决策标志着永动机梦想的正式破灭,也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更深层次理解。

尽管永动机无法成为现实,但它激发了人类对自然法则的深入探索,促进了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转而寻求更为实际和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最终推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尽管永动机并不存在,但宇宙中万物的运动并未因此停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切运动,都是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作用的结果。从宏观到微观,无论是星球的旋转、河流的奔腾,还是化学反应中的电子转移,都体现了能量的不断流动和转换。

在万物的自发运动中,能量守恒定律始终在起作用。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中生有,它只是在不同的形式之间转换。例如,水电站利用水从高处流下的势能转化为电能,而太阳的光能则使水蒸发,再次回到高处,形成一个能量循环。在这些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

因此,万物的持续运动都需要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能量的消耗,有时是明显的,如汽车发动机的燃料燃烧;有时则是隐蔽的,如手机电池的逐渐放电。只有在能量不断输入和转换的情况下,运动才能持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永动机——一台声称能在没有外部能量输入的情况下持续做功的机器——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它违背了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