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C在坦桑尼亚的草原管理奇迹:社区参与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TNC在坦桑尼亚的草原管理奇迹:社区参与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在非洲坦桑尼亚北部的稀树草原上,一场关于草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正在悄然改变着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这里不仅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更是当地牧民世代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近年来,无序放牧、持续干旱、牲畜数量激增以及草地面积缩减等问题,让这片曾经生机勃勃的草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与坦桑尼亚北部牧场倡议(NTRI)携手合作,启动了一项旨在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改善草原生态系统管理的创新项目。该项目通过建立社区保护地、安装植物围栏、推行划区轮牧等措施,不仅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还显著提升了当地社区的经济收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建立社区保护地:连接生计与保护
项目的核心举措之一是在当地建立野生动物管理区(Wildlife Management Area,简称WMA)。这种社区保护地模式巧妙地将社区生计、旅游投资与野生动物保护相结合,使当地社区能够通过保护与管理野生动物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部分区域的WMA还兼具“饲草银行”的功能,在干旱季节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牧草,确保牧民的生计不受影响。
创新围栏技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项目团队与社区居民密切合作,共同建造了超过1000个由本地速生树种加固的植物篱笆。这种被称为“living walls”的创新围栏技术,不仅有效减少了野生动物对家畜的不利影响,还显著提升了牧民的家畜安全性。更值得一提的是,围栏所用枝条均来自居民自家种植的本地树种,与传统围栏相比,成本降低了25%,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
划区轮牧:科学管理促可持续
TNC借鉴当地传统的轮流放牧智慧,通过科学规划,将草原划分为若干区域,实施有计划的轮牧制度。同时,项目还推动了集体放牧和季节性放牧计划的实施,对牧民进行可持续放牧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此外,项目还设立了社区协调员,负责每周巡视公共牧区,确保放牧计划的严格执行,并禁止任何形式的违规放牧行为。
显著成效:生态与经济的双重丰收
项目实施后,当地社区从健康的自然资源中获得了可持续的收益。据统计,至少有10个村庄通过该项目每年获得至少2万美元的收益。以Randilen WMA为例,其总收入从2017年的12.7万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19.2万美元,增幅高达51%。更令人鼓舞的是,当地关键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例如,大象数量从1990年的约2000只增加到约4200只,长颈鹿等野生动物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充分证明了WMA对国家公园周边高质量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积极影响。
TNC在坦桑尼亚的草原管理项目不仅有效解决了当地面临的生态与生计困境,更为全球草原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通过社区参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管理,该项目成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在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