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浙江绍兴警方揭秘新型高利贷陷阱:5000元借款滚成550万元

创作时间:
2025-01-22 19:54:30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浙江绍兴警方揭秘新型高利贷陷阱:5000元借款滚成550万元

近日,浙江绍兴警方破获一起典型的网络套路贷案件,揭开了一种新型高利贷陷阱的面纱。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高利贷犯罪的新手法,也凸显了公众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01

5000元借款滚成550万元债务

2023年10月,浙江绍兴26岁的张女士因轻信网络上“利率低、无抵押、放款快”的小广告,向某贷款平台借款5000元。然而,实际到手仅3500元——每天利息300元,合计1500元被提前扣除。当张女士无力偿还时,平台又推荐所谓的“过桥借款”:借款1万元,到手5000元,并要求当日借、次日还。第二次“过桥借款”时,平台甚至要求张女士发送手持身份证的借款视频及裸照作为放款条件。

就这样,张女士一步步陷入对方的套路中。短短4个月时间里,她所签借条高达550万元,扣除“砍头息”实际到手200多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填补最初借款5000元产生的“巨洞”。这起案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成为新型高利贷陷阱的典型案例。

02

新型高利贷的五大套路

这起案件揭示了新型高利贷的典型特征。据《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当前网络套路贷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法:

  1. “砍头息”:即在放款时预先扣除部分利息。如广东广州的肖先生在某平台借款3000元,实际到账只有1800多元,3天后需还款3050元。

  2. 强制下款:未经借款人同意强制放款,如重庆市民陈女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某平台放款1000元,要求5天内还款1900元,年化利率高达6480%。

  3. 以贷养贷:诱导借款人通过其他平台借款还债,导致债务雪球越滚越大。河南周口的罗先生通过各类平台借款,3个月时间累计到账26万元,实际欠款却达46万余元。

  4. 信息泄露:威胁借款人还款,如肖先生因未及时还款,通讯录中的联系人遭遇电话和短信威胁,自己手机几乎从早响到晚,还有恶意P图恐吓。

  5. 高额服务费:以手续费、征信费、担保费等名义变相收取高息。广东深圳的李先生在某平台借款1800元,期限1个月,最低年化利率为14.4%,但加上168元的担保费后,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26%。

03

公安机关重拳出击

面对高利贷犯罪的嚣张气焰,公安机关持续加大打击力度。2024年6月至8月,粤港澳三地警方联合开展“雷霆2024”专项行动,重点打击跨境高利贷等有组织犯罪活动。行动期间,澳门方面共破获与高利贷相关的案件59宗,缉获106人,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04

法律红线不容触碰

根据最新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护。同时,《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催收高利贷,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05

如何防范高利贷陷阱

  1. 选择正规渠道: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业务,避免轻信网络上“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等虚假宣传。

  2. 仔细阅读合同: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利率、费用、还款方式等关键信息。

  3. 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贷款App。

  4. 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避免盲目借贷消费。

  5. 提高防范意识:如遇可疑情况,及时向警方求助,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

高利贷犯罪不仅严重侵害个人权益,还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公众应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远离高利贷陷阱。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