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岚团队抑郁症研究获重大突破:糖分可预防抑郁
胡海岚团队抑郁症研究获重大突破:糖分可预防抑郁
近日,浙江大学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euron》和《bioRxiv.org》上。
糖分摄入可预防抑郁
在发表于《Neuron》期刊的研究中,胡海岚团队发现小鼠在应激缓解后摄入糖分可以有效预防抑郁。这一发现源于对糖水偏好实验(SPT)的深入研究。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小鼠对糖水和清水的选择行为,发现糖分的摄入能够显著改善小鼠的情绪状态,降低应激反应。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糖分对情绪的积极影响,也为抑郁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揭示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
在另一项发表于《bioRxiv.org》的研究中,胡海岚团队进一步揭示了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新视角。研究聚焦于外侧缰核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胶质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Kir4.1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负面情绪的反复刺激下,Kir4.1水平的上调会导致胞外空间钾离子进入胶质细胞,进而引发神经元膜电位下降,驱动T型钙通道和NMDA谷氨酸受体协同打开,最终导致神经元由单个放电转变为簇状放电模式,造成对下游奖赏中心的过度抑制,导致抑郁情绪。
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还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研究团队指出,阻断T-VSCCs或Kir4.1通道可能成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途径,相关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正在有序展开。
专家评价
胡海岚团队的这一系列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有专家指出,这些研究不仅改写了抑郁症核心机制的传统假说,还提出了缰核簇状放电导致抑郁的新理论,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个可成药的抗抑郁新分子靶点。2018年,相关研究工作以两篇长文的形式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同期发表,还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ESI高被引论文。
胡海岚团队在抑郁症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现,不仅深化了人们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理解,更为抗抑郁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些研究成果有望为抑郁症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