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笔下有门奇功,正经去学学不会,用错误的方式去学反而能练成
金庸笔下有门奇功,正经去学学不会,用错误的方式去学反而能练成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修炼武功通常需要遵循严格的秘籍和方法,否则可能会导致走火入魔。然而,在《侠客行》中,却有一门武功打破了这一规律——太玄经。这门武功即使以错误的方式修炼,也能让人成为绝顶高手。
武侠故事中,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武学常常以神秘的秘籍形式代代相传。这不仅需要获得秘籍,还要按照其中所载的方式逐步修炼,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循序渐进的修炼。
以少林武功为例,《鹿鼎记》中的澄观在教授韦小宝武功时详细介绍了修炼少林武功的条件。原著中描述:“师侄从十一岁上起始练少林长拳,总算运气极好,拜在恩师晦智禅师座下,学得比同门师兄弟们快得多,到五十三岁时,于这指法已略窥门径。”修炼一门少林长拳竟需要整整四十年,而且仅仅是略窥门径。这表明,即使是武学奇才,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有正确秘籍的前提下修炼,若是错误修练某门武功,可能会误入歧途,甚至导致功亏一篑。
然而,有一门武功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规律。不同于其他武学,即便以错误方式修炼,也能够使练习者成为绝顶高手。
错练神功的代价
在金庸的旧版作品中,各部作品的世界观相对独立。但在新修版中,金庸刻意将不同作品的世界观连接在一起。例如,《天龙八部》中提到萧峰将丐帮绝学传给虚竹,继而由虚竹传授丐帮少年,完成了丐帮武功的传承。在统一的世界观下,修炼武功应该遵循相似规则,因此错误修练武功通常会导致走火入魔。
在《天龙八部》中,萧远山和慕容博长年偷学少林武功,最终导致身体多病。只因扫地僧及时点化,才避免了走火入魔的命运。相比之下,鸠摩智就没有那么幸运,他强行练习《易筋经》并催动天下武学,最终身败名裂,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如果不是段誉吸走他的内力,恐怕他早已不在人间。在《射雕英雄传》中,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武艺虽然大增,却导致神志不清,连自己的身份都无法记起。同样,《倚天屠龙记》中的崆峒派高手,在内力不足的情况下修炼七伤拳,只能先伤己后伤敌,得不偿失。
因此,金庸武侠体系中,错误修练武功是习武者的大忌。
然而,《侠客行》中却打破了这一规律。
无人可参透的神功
《侠客行》中的侠客岛在故事前半段一直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下。每隔十年,赏善罚恶二使张三、李四前来中原武林邀请各派掌门赴侠客岛赴宴。然而,这些使者往往去了就不再回,导致中原群雄对侠客岛的畏惧。
故事结尾揭晓了真相,侠客岛并非邪恶组织,他们邀请武林掌门前去研究太玄经神功。然而,几十年过去,没有人能够参透太玄经的秘密。即便太玄经通篇都是错误的注解,误导修炼者走上歧途,但这并不妨碍众人对其的痴迷。
岛主曾提到:“原来这许许多多注释文字,每一句都在故意导人误入歧途。可是参研图谱之人,又有哪一个肯不去钻研注解?”尽管注解是误导修武者的,但侠客岛上的人物,甚至连打杂的人都能碾压中原顶尖高手。这表明太玄经的精妙之处,即便以错误方式修炼,也能够使人武艺大增。
胡乱习武的少年
即便是金庸的作品,也难逃“主角身上的主角光环太重”这一俗套设定。然而,石破天在《侠客行》中却打破了这一传统。石破天是个出身卑微的乞丐,文盲,看不懂太玄经的注解。但他却胡乱地练习了太玄经,结果却误打误撞地将神功练成。他将太玄经中的小蝌蚪误看成四处游动的蝌蚪,一通乱学,却意外地练成了这门神功。甚至连龙木二位岛主,研习太玄经多年的高手,也无法与他匹敌。
总的来说,太玄经虽然在《侠客行》一书中被提及,但由于其过于玄幻,超越了武侠范畴,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