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的解剖与分区
主动脉的解剖与分区
主动脉是人体最重要的动脉,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复杂,可以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本文将详细介绍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和分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正常主动脉
主动脉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主动脉根部、窦管交界,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主动脉峡部,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与窦管交界
主动脉根部由主动脉窦、瓣叶间纤维三角和半月瓣组成,其主要解剖学特点是主动脉瓣叶以“皇冠状”附着于主动脉根部。
主动脉窦由三个囊袋样膨出组成,包括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瓣叶和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其上部为窦管交界部,其下为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根据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分为左冠窦、右冠窦和无冠窦。
无冠窦邻接右心房和左心房,右冠窦邻接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冠窦邻接左心房和肺动脉根部。正常主动脉瓣为三个半月形瓣叶组成,与三个窦同名分别为左冠瓣、右冠瓣和无冠瓣。左、无冠瓣交界下方为二尖瓣前瓣。
临床上主动脉瓣环与解剖不同,它定义为瓣叶根部最低点的“虚拟环”,这个环由主动脉瓣叶于左心室内的附着点构成,这个平面标志着从左室流出道进入主动脉根部的入口;窦管连接平面则是主动脉根部的出口,向上延续为升主动脉。
主动脉根部各径线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方法进行测量,正常成人主动脉瓣环直径为14~26mm,主动脉窦平均直径为(29±4)mm,窦管交界部平均直径为(26±3)mm。值得注意的是,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结构在许多方面并不对称,其“瓣环”形态也并非一个简单的圆环,而传统影像学方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多排螺旋CT、三维超声心动图和MRA等影像学成像方法的综合应用,尤其是心电门控下的主动脉根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或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成像,可以更准确测量主动脉瓣环各个径线,对主动脉根部介入治疗技术的开展有重要意义。
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示意图
升主动脉
窦管交界部至头臂干前的一段为升主动脉,位于心包内。因升主动脉其邻近心脏,受心脏搏动、呼吸等因素影响,血管弹性收缩变化率以及相对位置变化较大,尤其在影像学检查中,管径测量常受干扰。
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位于上纵隔内,胸骨角平面以上,一般起自右第2胸肋关节水平,从右前向左后方走行,大部位于心包外,前方为血管前间隙,后方为气管及食管。通常主动脉弓依次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又分出右锁骨下动脉和右颈总动脉,双侧椎动脉一般起自锁骨下动脉。
主动脉弓-胸主动脉移行部管径略小,称主动脉峡,是以动脉导管(韧带)附着处为中心的区域,含主动脉弓降部及相邻的弓横部和降主动脉上段,常是创伤性主动脉疾病好发部位。动脉导管闭合过程中或延迟闭合,由于导管韧带的牵引,主动脉端可形成和残留大小不等(一般较小)的憩室或壶腹状扩张,是胸主动脉造影过程中较常见的解剖变异,有时该部可形成动脉瘤,多呈梭囊状,可累及导管和主动脉壁,称为(导管)憩室或壶腹动脉瘤。
主动脉弓可以按照弓顶至头臂干开口垂直距离,与左颈总动脉直径倍数为参照进行分型,即Myla分型。此分型对主动脉弓及弓上动脉介入治疗有重要意义。垂直距离小于左颈总动脉直径为Ⅰ型弓,1~2倍直径为Ⅱ型弓,大于2倍直径为Ⅲ型弓。随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弓延长、迂曲、弓上分支与弓的夹角变小,弓上分支病变明显增加,文献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Ⅰ型弓比例明显减少,Ⅱ和Ⅲ型弓的比例增加。有学者报道国人Ⅰ型弓约3.1%,Ⅱ型弓约50.4%,Ⅲ型弓约46.4%。
主动脉弓Myla分型示意图
胸主动脉
胸主动脉即降主动脉的胸腔部,是主动脉弓的延续,由第4胸椎下缘开始,沿脊柱左侧下行,向下逐渐转至脊柱前方,终止于约第12胸椎下缘前方,即膈肌主动脉裂孔处,食管在其后方与之伴行。其主要分支包括脏支:支气管动脉、食管支、心包支、纵隔支;壁支:肋间动脉(9对)、肋下动脉(1对)、膈上动脉。
腹主动脉
胸主动脉通过膈后,即为腹主动脉,位于腹膜外,沿脊柱左前方下行,右侧为下腔静脉,至第4腰椎下缘处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腹主动脉以肾动脉开口水平为界可分为两部分:肾上腹主动脉和肾下腹主动脉。腹主动脉包括脏支和壁支,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或卵巢动脉、肠系膜下动脉;壁支有:腰动脉、膈下动脉和骶正中动脉。
主动脉的直径
目前公认的成人正常胸主动脉直径范围,仍然遵循1991年美国血管外科学会创立的标准。
近年来由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以及“锚定区(landing zone,LZ)”的提出,现在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划分为Z0、Z1、Z2、Z3、Z4五个区域。
0区:窦管交界至无名动脉开口后缘;
1区:无名动脉开口后缘至左颈总动脉开口后缘的主动脉弓;
2区:左颈总动脉开口后缘至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后缘的主动脉弓;
3区:主动脉峡部(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后缘2cm之内);
4区:主动脉峡部以远的胸降主动脉。
Ishimaru主动脉分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