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双机场加持,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南京双机场加持,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
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即将迎来城市发展的新里程碑。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南京将成为全国第四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根据最新发布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京将构建“一主一辅”的航空总体布局,禄口国际机场作为主要机场,马鞍机场作为辅助机场,适时启动民用跑道建设,开通民用航空。
南京双机场布局:一主一辅,南北呼应
马鞍机场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六合区马鞍街道,与禄口国际机场形成南北呼应的格局。根据规划,马鞍机场主要服务于江北新区及都市圈北部城市,并将在主要综合客运枢纽和都市圈城市建立城市航站楼,增强机场辐射能力。这种布局不仅优化了南京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还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相衔接,构建起更加立体的交通网络。
双机场助力南京都市圈发展
南京都市圈是全国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涵盖江苏、安徽两省的8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3000万。根据预测,到2035年,南京都市圈常住人口将超过3500万,甚至可能达到4000-4500万。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将带来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禄口国际机场虽然规划最大承载量可达7000万人次,但面对都市圈未来可能达到每年2.8亿-3.5亿人次的航空出行需求,显然难以满足。
马鞍机场的建设,将有效缓解禄口机场的压力,同时为江北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作为军民合用机场,马鞍机场距南京市中心仅约35公里,距禄口国际机场约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未来,马鞍机场将主要服务于江北新区及都市圈北部城市,与禄口机场形成差异化定位和优势互补。
对标其他双机场城市
目前,国内拥有双机场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和成都。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其双机场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形成“一市两场”格局,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亿人次。
- 上海:浦东机场和虹桥机场,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超过9700万人次。
- 成都:双流机场和天府机场,2021年天府机场投用后,成都双机场旅客吞吐量迅速增长,2022年达到7492万人次。
与这些城市相比,南京的双机场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规划起点高,布局合理。更重要的是,南京的双机场建设充分考虑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需求,体现了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
挑战与机遇并存
南京双机场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 建设周期长:机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规划到建成投用通常需要5-10年时间。
- 资金投入大:机场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如何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
- 空域资源有限:如何在现有空域资源条件下,优化航线布局,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机遇同样巨大:
- 区域协同发展:南京都市圈内城市众多,航空需求旺盛,为双机场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 政策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南京都市圈机场群建设有望获得政策支持。
- 技术创新:智慧机场、绿色机场等新技术应用,将为南京双机场建设注入新动力。
南京双机场建设,不仅将提升南京的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还将为南京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马鞍机场的建设推进,南京将开启“双机场时代”,为城市未来发展插上“双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