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守护典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守护典范

引用
中国广播网
10
来源
1.
https://www.cnr.cn/yn/dsq/20240829/t20240829_526877840.shtml
2.
https://www.cnr.cn/yn/dsq/20240812/t20240812_526848533.shtml
3.
https://news.youth.cn/gn/202408/t20240811_15441326.htm
4.
https://www.xsbn.gov.cn/zrbhq/
5.
http://www.yn.news.cn/20250121/8696ab0b132a476392706fca2459cf33/c.html
6.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1210/c9730c7316164c02885c5a74fbdf3165/c.html
7.
http://www.cicnaw.com/wap/?news/18794
8.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58031210271873024!!wm_id=c631fd946ce7455d9167dcfd9e2ddf1f
9.
https://www.xsbn.gov.cn/zrbhq/112844.news.detail.dhtml?news_id=2931911
10.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8/content_6967892.htm

2025年1月,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亚洲象监测人员在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民委员会附近林区,捕捉到象群活动的温馨画面:一群野象在阳光轻抚下沉沉睡去,宁静祥和的画面令人动容。这一幕不禁让人回想起2021年“短鼻家族”在北上南归途中“抱团”睡觉的暖心时刻。这不仅是野象日常生活的珍贵记录,更是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01

保护区的守护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亚洲象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区总面积达24.25万公顷,横跨景洪、勐海、勐腊三县市,由五个子保护区组成,分别为勐养、勐仑、勐腊、尚勇和曼稿。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在亚洲象保护工作上持续发力,从多维度入手,为亚洲象打造安全稳定的栖息家园。在栖息地保护方面,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建设修复食物源基地等措施,扩大并优化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人类活动与象群的冲突。

02

亚洲象保护的成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双版纳州根据亚洲象的栖息环境和取食习性,积极探索建立亚洲象栖息地食源地修复工作,已修复8000余亩。科研监测工作也同步推进,采用无人机、红外相机等高科技设备开展亚洲象监测预警,分别在6个乡镇安放红外相机600台、智能广播177套、摄像头21路,共采集到亚洲象影像文件5750个,对亚洲象的种群数量、活动范围、迁徙路线等进行实时跟踪,为科学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野生亚洲象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调查显示,云南野象数量稳步增长,已从1976年的140多头增长到2023年的300多头。曾经北移南归引发全球观象热潮的“短鼻家族”,被称为野象界“最靓的仔”。西双版纳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斌透露,“短鼻家族”回到老家以后健康状况良好,3年多来增添了4头新生小象,种群规模不断扩大。象宝宝们逐渐长大,跟着家族成员学习觅食、洗沙浴等技能。

12月8日,被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收容救助的小象在野外玩耍。

12月3日,亚洲象监测员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跳坝河附近拍到46头野象活动觅食,其中13头野象来自“短鼻家族”,其他野象来自“大噜胞家族”。“短鼻家族”的另外7头野象,目前跟“然然家族”一块在景洪市景讷乡活动。

一线监测员反馈,活动在西双版纳和普洱境内的野生亚洲象群,近年来几乎每个象群每年都有象宝宝出生。“以‘短鼻家族’为代表,频繁添丁、分家合群等充分说明象群之间交流频繁、象群健康繁衍。”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说。

尽管如此,云南野生亚洲象数量仍然较少,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物种”予以优先保护。多年来,我国全面禁止捕猎亚洲象和象牙贸易,基本消除了人类非法捕猎亚洲象的威胁。我国在亚洲象分布区建立了1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098平方公里,使亚洲象栖息地得到妥善保护。

这是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的大象食堂一景(2023年5月9日摄)。

“为了补充亚洲象食源,我们实施了800公顷的栖息地修复改造,建设‘大象食堂’,种植象草、甜竹、粽叶芦等大象爱吃的植物。”万勇介绍。各地“大象食堂”纷纷迎来象群“光顾”,不仅为野象补充了食物,也减少了象群进村采食带来的风险。

云南还实行政府购买保险,对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进行补偿。云南省林草局介绍,亚洲象取食、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农作物保险补偿单价已接近市场平均价。2024年,云南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投入1亿余元,其中亚洲象分布区约占65%。

03

科技助力监测预警

“你们运气不错,一来就拍到了野象!”彭金福对记者说。

彭金福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的亚洲象监测员。今年8月8日,记者来到大渡岗乡大荒坝村东风组和他一起“追象”。傍晚时分,由“短鼻家族”7头野象和“然然家族”22头野象组成的庞大象群,出现在中老铁路旁的一个山坡上。

山坡上绿草如茵,中间有一个泥潭,野象们纷纷挤到泥潭里玩耍、泡泥巴浴。狭小的泥潭里挤满了体型巨大的野象,还有的野象在旁边“排队”。中老铁路上,列车不时呼啸而过,一些野象站在山坡上注视着列车飞驰,似乎感到很好奇。

彭金福飞起无人机,拍下象群活动的照片,随即编成预警信息,发到当地村民组成的微信群里。“野象在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他说,监测预警能让村民随时知道野象在哪儿活动,为村民下田干活划出安全区域,为村民交通出行提供安全路线,其根本目的就是防范人象冲突。

“短鼻家族”和“然然家族”的野象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的泥塘里玩耍(8月8日摄)。

当地村民周福家里种的3亩玉米,被这群野象吃了个精光。因为有保险理赔,他倒也不着急。“大象爱吃就吃吧,别伤着人就行。”他说,自从有了监测预警系统,村民们放心多了,“我们干农活也好,出行也好,都要避开大象活动区域。”

“人象生存空间重叠是冲突发生的根源。”长期研究野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建设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能有效缓解人象冲突,减少财产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万勇介绍,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运用人员跟踪、红外相机、视频监控、无人机、卫星定位等多种信息采集技术,实现了亚洲象位置信息的实时发布,以及象群个体数量、种群结构、活动轨迹信息的全面收集。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在1分钟内将安全预警信息通过高音喇叭、手机短信等方式通知到附近居民。

04

人象和谐共生

“上周,几只大象又跑进了我家的玉米地,我们只是远远地看着,没有驱赶。村里的人看见大象吃庄稼都是让它们吃,但大象走了后我们会报案,等待保险公司理赔。”7月30日下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勐满村,记者随机走进一户农家小院,一位姓玉的傣族农妇一边整理着辣椒苗一边告诉记者。

2010年以来,西双版纳坚持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减少群众财产损失,提高群众保护亚洲象等野生动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缓解人象冲突。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已投入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资金2.25亿元,补偿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2.15亿元。其中,补偿亚洲象造成的损失1.88亿元。

“人象和谐共处”这一美好愿景,尽管在践行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困难,但是西双版纳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人象和谐共处”的模式一直在不断创新,持续升级。

野生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国家列入“十四五”抢救性保护48种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森林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被称为“行走的播种机”和“雨林工程师”。

7月30日傍晚,记者跟随云南亚洲象专业监测队队长郑璇来到勐满村莲花塘的一处临时观测点。郑璇指着郁郁葱葱的森林说,2016年,他们就开始监测到有31头野生亚洲象的“然然家族”。“它们现在离我们只有2公里左右,随时可能跑过来,附近就是中老铁路,监测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无人机观测等‘人防+技防’的方式,保护当地村民和野生亚洲象的安全。”

7月30日上午,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负责人打开亚洲象监控预警中心的大屏幕,向记者介绍如何实现对象群24小时的在线监测、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和全覆盖。当红外相机捕捉到野生动物的图形后,系统能自动进行物种识别,一旦确定为亚洲象,预警系统直接连通附近村庄的通讯设备,并通过大喇叭用普通话和当地方言不间断地播放:“有大象出现了,注意安全!”

据统计,西双版纳安装了600台红外相机、177套智能广播、21个摄像头,红外相机对亚洲象的识别率达99%,1分钟内就能发布预警。

与此同时,当地在亚洲象活动区域村寨周围设立安全警示牌,架设电围栏、钢架隔离围栏,修筑防象沟、防象壁,安装太阳能防象灯,筑起一道道人象平安的屏障。

随着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数量增长,村民的苦恼也来了:保护野生亚洲象应该支持,但是自己种植的粮食、水果经常被大象吃光、踩踏。他们希望,通过政府的补偿与保险将自己的损失弥补回来。

2011年,西双版纳在全国率先开展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试点,补偿亚洲象等野生动物肇事带来的损失。野生动物公众责任保险由政府出资为西双版纳州内群众购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象矛盾”。

太平洋财产保险西双版纳中心支公司负责人吕柯伯介绍,2021年,太平洋财险云南分公司开发内部理赔APP,克服了偏远地区信号不好、手工单证流转慢等难题,让村民在遭受到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后,可以尽快拿到补偿。

在目前补偿的基础上,村民希望保险补偿标准达到或接近市场价。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村民小组组长陶大强说出了村民的心声:“目前的保险补偿远远不足以抵消亚洲象肇事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村民种植一亩作物可以卖到2400元,但补偿只有1000多元。希望提高经济补偿,最好能够接近市场价。”

不过,经济专家认为,就现实而言,野生亚洲象肇事的保险补偿标准达到市场价还比较困难,如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都按市场价赔偿,那么一年保费就需要1亿元~2亿元,地方财政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保费。

据统计,在西双版纳、普洱,约有三分之二的亚洲象长年在自然保护区外活动,亚洲象的活动区域常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区域重叠,野生亚洲象频繁进入农田和村寨寻找食物是必然的事情。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许多基层工作人员和村民呼吁:被动防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象冲突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亚洲象和村民生产生活的区域分隔开来,让亚洲象回到自己的栖息地,人象分离,自得其乐,和谐共生。

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是云南积极探索“人象和谐共处”模式的升级版本。2022年7月,国家林草局与云南省政府召开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座谈会,积极推动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截至目前,云南省亚洲象国家公园划定范围总面积930.44万亩,其中涉及西双版纳州面积774.89万亩,西双版纳州亚洲象国家公园面积占云南省亚洲象国家公园总面积的83.28%。

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陈飞告诉记者,目前,云南省正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通过不同维度和角度,以热带雨林和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科学规划生态区域,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科学规划亚洲象栖息空间,给亚洲象稳定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保障,缓解人象矛盾和冲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野生亚洲象能够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放松休憩,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局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