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禁用自来水浇小区绿化,再生水和雨水成新选择
北京禁用自来水浇小区绿化,再生水和雨水成新选择
近日,北京市正式发布《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是:住宅小区景观环境用水不得使用自来水,必须改用再生水或雨水等非常规水源。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体现了北京作为特大型缺水城市在水资源管理上的决心,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节水模式。
小区绿化用水改革迫在眉睫
据统计,我国城市绿化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10%-15%,在一些干旱缺水地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以北京为例,虽然经过多年的节水努力,但水资源供需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推进小区绿化用水改革,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改革措施:从源头到末端的全方位管控
为了落实这一政策,北京市水务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 建立园林绿化详细名录:对公共绿地、园地、林地、湿地等进行基础信息调查,将用水计划指标落实到具体管理单位。
- 完善用水计量设施:实现用水“全计量”、“全收费”,严控用水计划。
- 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建设微灌、喷灌等设施,提高灌溉效率。
- 调整植物配置:选择耐旱、节水、环境适应能力强的树木、花草品种,减少水分消耗。
- 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提高再生水、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效率,研究利用绿地、林地地下空间建设储水设施的可行性。
再生水和雨水利用:从试点到推广
再生水和雨水利用是解决小区绿化用水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城市每年再生水利用量约为180亿立方米,再生水利用率已达29%。北京、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已率先开展相关试点,探索有效、可持续的再生水利用路径。
以北京为例,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要达到12亿立方米,到2022年,再生水等非常规水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北京正在推进再生水管网及加水站点、雨水集蓄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非常规水源的广泛应用创造条件。
他山之石:各地经验借鉴
在推进非常规水源利用方面,一些城市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
- 宁波模式:将再生水管道纳入综合管廊建设,按照“能入尽入”原则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实施,构建城市再生水利用“大动脉”。
- 义乌创新:在全国率先将再生水利用作为土地出让和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实行逆阶梯水价制度,保持再生水与自来水的价差优势。
- 广州黄埔:制定再生水价格管理指导意见,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政府介入协调争议。
这些经验表明,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推动再生水和雨水的利用,为小区绿化提供可持续的水源。
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 环境保护:减少自来水消耗,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非常规水源利用,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绿化质量。
- 经济效益:降低小区绿化用水成本;推动节水设备和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政策的落实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投资,非常规水源的水质保障问题,以及居民和物业的接受程度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总体来看,北京市禁用自来水浇小区绿化的政策,体现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的新方向。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不仅可以实现节水目标,还能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