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智慧高速建设现状及再认识
河北省智慧高速建设现状及再认识
河北省智慧高速建设在延崇、荣乌和京德高速等试点项目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不仅探索了一批新技术、新应用和新场景,还形成了一系列建设指南和标准规范。然而,当前建设仍面临规范应用不足、对交通行业理解不深等问题。未来,智慧高速将朝着数据资产化、单场景模型算法优化、互联网信息综合应用等方向发展。
1. 智慧高速概述
2018年2月,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与智慧公路建设试点的通知》,河北省作为9个试点省市之一,参与了基础设施数字化、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北斗高精度定位综合应用等三项建设内容。智慧高速可以划分为感知、决策及执行三部分,分别对应基础设施数字化、大数据路网综合应用、路运一体化车路协同等技术领域。
政策方面,从2019年到2022年,国家相继发布了一系列规划和指导意见,强调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升。2022年7月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绿色智能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当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数据覆盖低、路况监测慢、交通安全预警缺失、事件处置效率低等。
2. 智慧高速建设成就与不足
成就1:建成了一批试点示范工程
延崇高速:全长81km,双向4车道,桥隧比高,落差大,气温低,拥有世界最长螺旋隧道——金家庄螺旋隧道(4.2公里)。建设重点在于隧道行车安全、冰雪天气通行及原有系统升级。
荣乌高速:全长73km,双向八车道,直通天津及沿海港口,货车占比高。建立了分车道、分时段的智能货运车辆管控系统。
京德高速:全长87km,双向六车道,连接雄安新区与大兴机场,建设重点在于交通安全和准全天候通行。
京哈高速:全长231km,是国家一号高速,双向六车道+双向四车道(支线10km),车流量大、货车占比高。建设重点在于准全天候通行、暑期通行及货车服务。
成就2:探索了一批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应用
新技术包括雷视融合、边缘计算、数字孪生、车路协同等。新应用方面,探索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图形化显示屏、物联网监测、基础设施感知、车路协同、高精地图等。新场景方面,落地了准全天候通行、智慧服务区、智慧隧道、智能化运维、智能收费、开放硬路肩、车道级管控、伴随式服务、分合流预警等。
成就3:形成了一批建设指南、标准规范、顶层设计文件
河北省发布了《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长距离毫米波交通雷达应用技术要求》、《高速公路车道级主动控制技术规范》三项地方标准。《智慧高速公路建设指南》将智慧高速分为Z1-Z5五个等级,从初级的信息发布能力到高级的车路云网一体化。
不足之处
- 现有规范应用不足
- 对交通行业应用理解不深
- 过分追求“高富帅”技术
- 对数据的关注度不足
- 共建共享应用不足
- 重展现轻实用,重应急轻预判,重个例轻共性
- 验收标准尚未形成,效能无法验证
- 无法解决项目建设的局限性
3. 智慧高速的本质
智慧高速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提升“安全、效率”服务于管理者和公众。智慧高速不是单纯的让交通本身变得更美好,而是要让身处交通之中的所有人感觉更好。
4. 智慧高速思考
- 创新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 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
- 数据先行,以点带面,持续跟进,迭代升级
- 由“重”到“轻”、由全面到重点、由一次建成到持续完善
- 以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支撑智慧高速发展
5. 智慧高速下一阶段热点
- 数据负债转换为数据资产
- 可复制的单场景模型算法
- 互联网信息综合应用
- 合作共赢
- 提质增效
智慧高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完善,学习互联网企业的建设思路,在试错中完善,持续改进方能实现智慧高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