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巴金《鸟的天堂》入选小学教材的背后:从文学价值到教育意义

创作时间:
2025-01-22 21:02:43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巴金《鸟的天堂》入选小学教材的背后:从文学价值到教育意义

巴金的散文《鸟的天堂》自1933年发表以来,就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读者的喜爱。1956年,这篇散文首次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几代中国学生的共同记忆。然而,在2024年秋季的新版教材中,我们惊讶地发现,《鸟的天堂》竟然从五年级上册的目录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篇散文《白鹭》。

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教材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内容;也有人认为,像《鸟的天堂》这样的经典作品,不应该轻易被替换。那么,这篇散文究竟有何魅力,让它在小学教材中占据了近70年的重要位置?

从文学价值来看,《鸟的天堂》堪称一篇完美的写景散文。巴金通过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卷。第一次游览时,他写榕树的静态美:“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第二次游览时,他则展现了群鸟纷飞的动态美:“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种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过程,更传递出生命的节奏感。正如教育专家詹丹所说:“这篇文章将静态美与动态美融为一体,既展现细节之美,又蕴含深层哲理。”

从教育价值来看,《鸟的天堂》同样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教学素材。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常常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文章。

例如,在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实验小学,教师贾天赏就设计了一堂精彩的《鸟的天堂》课程。他紧扣“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找美景、品句子中深入剖析榕树静态美与群鸟动态美。同时,他还结合现代环保理念,通过资料链接江湛铁路与鸟的天堂的关系及相关保护措施,拓展升华情感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像《鸟的天堂》这样的经典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也面临着挑战。一方面,教材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经典文学作品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不应该轻易被舍弃。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课本游”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通过将课堂学习与实地考察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副研究员罗容海所说:“先经过课堂理论学习,再亲临现场与学过的知识、道理相对比,这本身就是儿童心理学家所说的再同化和再顺应的过程。”

《鸟的天堂》入选小学教材的历史,见证了中国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虽然它暂时从教材中消失了,但其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教材中,能够看到更多像《鸟的天堂》这样的经典作品,继续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学生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