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教你正确应对感冒
专家共识教你正确应对感冒
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确应对吗?根据最新发布的《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通常病程小于10天。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感冒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误区,比如滥用抗生素、随意使用抗病毒药物等。那么,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应对感冒呢?
感冒的基本特征
普通感冒,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咽痛、打喷嚏、头痛、全身不适、畏寒、发热、流涕、鼻塞和咳嗽等症状。其中,鼻塞和流涕是最突出的症状。感冒的潜伏期因感染的病毒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为1-3天。
专家共识的核心建议
诊断与检查
对于一般健康成人,感冒早期通常不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但是,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 发热超过38℃且持续5天不缓解
- 症状持续超过10天
- 出现稠厚脓性鼻涕、单侧副鼻窦疼痛、咽部剧烈疼痛等症状
- 血液检查发现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升高
- 可能合并肺炎、心血管急症或其他结构性肺病
治疗原则
抗生素使用:普通感冒是病毒性感染,不建议使用抗生素。只有在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
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不建议常规使用抗病毒药物。但对于特殊人群(如免疫低下者、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
对症治疗:是感冒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
- 退热镇痛: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缓解发热和疼痛
- 缓解鼻塞:使用伪麻黄碱等减充血剂
- 止咳祛痰:根据咳嗽情况选择合适的止咳药或祛痰药
辅助治疗:指南推荐使用含锌制剂,如醋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口含片,建议在症状出现24小时内开始使用,每日锌含量75-100mg。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65岁):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出现并发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早就医。
孕妇:感冒治疗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的药物。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在孕期使用安全性较高。
免疫低下人群:包括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HIV感染者等,应及早进行病原学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脏病、肺病、糖尿病患者,感冒可能加重基础疾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感冒虽然常见,但科学应对至关重要。遵循《成人普通感冒诊断和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3)》的建议,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和不合理用药,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感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