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情绪ABC理论:从改变自己开始,帮孩子走出“熊孩子”的标签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50:0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情绪ABC理论:从改变自己开始,帮孩子走出“熊孩子”的标签

“你家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为什么他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那么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些启发。我们先来认识一个非常有用的心理学理论——情绪ABC理论。

01

什么是情绪ABC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他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并非直接由激发事件(A)引起,而是受到个体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事情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你的情绪反应,而是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行为。

举个例子:

A: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好
B1:我孩子很笨,他考不好是预料之中的
C1:我对孩子很失望,他以后考不好我也不会感觉到奇怪

B2:这次考试不好没关系,我们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所在,下次努力就好
C2:虽然这次考试不好,我相信孩子下次一定可以考好,我对他充满信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哦,原来是我自己的看法影响了情绪,而不是事情本身。”没错,这就是情绪ABC理论的核心观点。

02

家长该如何调整自己?

  1. 允许孩子“平凡”

“平凡”并不意味着“平庸”,而是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挫折、失败和困难,他们可能会因此犯错、撒谎、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这些经历是他们成长的必经阶段和重要部分,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1. 做孩子的“战友”

作为家长,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而特殊的。我们不仅是他们的父母,更是他们的导师、支持者和朋友。然而,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更应该成为孩子的“战友”。做孩子的“战友”意味着我们与孩子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成长路上的挑战和困难。这需要我们与孩子建立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成为他们可以依赖和倾诉的对象。

  1. 让自己“成熟”一点

成熟的标志不是会说大道理,而是开始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去体谅周遭的不得已,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需要让自己“成熟”一点。这意味着家长们需要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面对孩子犯错时要保持理智,控制好自己对孩子发脾气的冲动,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03

如何具体实践?

  1. 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责备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不要急于责备孩子,而是先稳定自己的情绪。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大闹时,你可以先蹲下来耐心地说:“你的玩具被抢走了,感到很伤心很无助是吗?”这一刻你的理解,会使孩子激动的情绪迅速得到安抚,更利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1. 倾听孩子,了解他们的想法

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情绪来源,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些理解,不要总是站在制高点上指责。

  1. 引导孩子重新评估事件

帮助孩子建立更加积极、合理的信念和看法。比如,当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沮丧时,你可以引导他们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而不是简单地责备或否定。

04

案例分享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案例。小彭是一个16岁的男孩,他在2岁时因高烧打针后出现了异常行为,智力受到影响。他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对他的管教较为放任,导致他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最近,他刚从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父母希望他能参加日托机构,但他的破坏性行为却成了一个大问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行为动机评量表分析发现,小彭的破坏行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感官刺激:通过打砸物品来发泄情绪
  • 逃避:逃避不喜欢的任务或活动
  • 引人注意:通过叫嚷或推物品来获取关注
  • 要求明确的东西: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事物而表现出破坏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社工采取了以下干预措施:

  1. 爱的教育:帮助小彭熟悉新环境和新朋友,通过音乐、集训课堂等活动让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
  2. 模仿法:通过示范者的行为展示,让小彭学习到破坏行为会受到惩罚,从而减少类似行为。
  3. 消退法:对于一些无害的破坏行为,采取不理睬的方式,使其因得不到关注而逐渐减少。
  4. 惩罚法:对于严重的破坏行为,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如限制他喜欢的活动,以降低行为发生频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彭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他开始适应新的环境,与同伴们的互动也更加和谐。

05

写在最后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背后都有其独特的逻辑。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熊孩子”来定义他们,而是要用理解和耐心去引导他们成长。

情绪ABC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明白:改变孩子之前,先改变自己。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和反应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情绪,培养健康的心态。

记住,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和引导,而不是控制和改造。让我们用爱和智慧,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