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揭秘便秘背后的秘密:不只是消化问题,还暗藏心血管风险
医学专家揭秘便秘背后的秘密:不只是消化问题,还暗藏心血管风险
据统计,全球约有14%的人口受到便秘困扰,而在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更是高达6%~1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一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实则暗藏风险,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暗藏隐患。
便秘的成因:不只是“上火”那么简单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粪便干硬及排便困难。其成因复杂,涉及多个方面:
不良饮食习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饮水量不够、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都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
缺乏运动:现代人久坐不动,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这会减慢肠道蠕动,增加便秘风险。
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高压状态、情绪波动大,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肠道功能。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阿片类镇痛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导致便秘。
肠道疾病:结肠肿瘤、直肠脱垂等器质性疾病,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疾病,都可能引起便秘。
最新研究:便秘与心血管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便秘的影响远不止于消化系统。一项发表在《美国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对7万多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慢性便秘患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
这种关联的机制在于“肠-心轴”理论。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炎症反应,影响心血管健康。同时,便秘会改变胆汁酸代谢,影响胆固醇调节,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专家解读:科学认识便秘
江苏省人民医院林琳教授指出,慢性便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继发性则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和药物诱发。
在诊断方面,医生会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结肠镜、肛门直肠测压等)来明确诊断。同时,还会使用多种评分量表来评估便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上,林教授建议首先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充足水分、规律运动等。在此基础上,可酌情使用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等药物。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补充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聚卡波非钙,不仅能改善便秘,还能缓解腹痛等整体症状。
便秘虽常见,但绝非小事。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暗藏风险。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便秘,守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