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发布《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全球水产养殖业的绿色转型指南
粮农组织发布《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全球水产养殖业的绿色转型指南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近期发布了《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这是FAO历史上首个针对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指导文件。该准则的出台,标志着全球水产养殖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准则出台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2022年,全球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渔业,达到1.309亿吨,占水生动物总产量的51%。然而,随着产量的快速增长,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资源过度利用、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为应对这些挑战,FAO历时多年,经过120个成员国参与的七次区域磋商和两次专家研讨会,最终制定了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准则。
准则的核心内容
该准则分为三节,全面涵盖了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各个方面:
A节:目标与原则
准则明确了三大目标:加强粮食安全和营养、改善从业者社会经济条件、促进水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提出了八大指导原则,包括可持续性、环境管理、法治、无歧视、公平和平等、磋商和参与、透明度和问责制、整体性和综合性方法。B节:具体指导
这部分提供了详细的实施指南,涉及政策规划、资源管理、社会责任、价值链建设等多个方面。特别强调了生态系统方法、气候变化适应、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管理等关键领域。C节:支持与监测
该节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投资、研究、能力建设等手段支持准则实施,并建立了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实施路径与挑战
要实现可持续水产养殖,需要从多个维度协同推进:
- 法律框架: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 技术创新:推广环保型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如生物修复技术、循环水系统等。
- 社会责任:重视青年就业和性别平等,保障从业者权益。
- 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从业者素质,加强行业自律。
然而,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如何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间实现公平、如何确保技术的可及性和适用性等。
未来展望
《可持续水产养殖业准则》的出台,为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有望实现以下目标:
- 提高水产养殖的环境友好性,减少对水体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改善从业者的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
- 增强行业韧性,应对气候变化等外部挑战。
这份准则不仅是对当前问题的回应,更是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它体现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以及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责任。随着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水产养殖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因此,推动这一行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仅必要,而且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