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I技术引领全球经济新浪潮
美国AI技术引领全球经济新浪潮
最新研究显示,到2032年,人工智能(AI)有望使美国经济规模新增1万亿美元。这一预测凸显了AI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潜力。
AI引领美国经济新浪潮
Cognizant与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推动美国46%的消费者交易。这项名为“新思维,新市场”(New Minds, New Markets)的研究显示,随着18至44岁的人工智能爱好者收入和购买力提升,预计该群体到2030年将在美国推动产生4.4万亿美元的受人工智能影响的消费支出。
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数年通过了解、购买和使用三个阶段重塑购买进程。消费者最乐意在做出购买决策的发现阶段使用人工智能,而在购买阶段对安全性和信任问题存在担忧。在售后互动阶段,消费者的舒适度开始回升,近三分之一(28%)的消费者表示乐意接受人工智能重新订购低价商品。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加快采用人工智能,Cognizant推出了该公司数字体验实践领域的最新演化成果Cognizant Moment,协助客户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重塑客户体验。此外,Cognizant的Synapse计划对于加快人工智能的采纳也具有关键作用。
全球供应链的智能化变革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AI的应用正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供应链系统正在帮助公司优化路线、简化工作流程、改善采购、最大限度地减少短缺并实现端到端任务自动化。
供应链可能会变得复杂,特别是对于商品制造商来说,他们往往依赖合作伙伴及时、有序地运送商品。与传统的非 AI 系统不同,AI 能够发现模式和关系,从而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保持平衡。这些模式有助于优化从仓库到货船再到配送中心的物流网络。
现代供应链规模庞大,需要全面监督,以避免不必要的中断。AI 系统可以在预测方面提供帮助,例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需求规划或预测生产和仓库容量。有些公司正在利用 AI,从部署在整个供应链上的物联网 (IoT) 设备收集到的更广泛的数据集中获得洞察。
AI 还可以用于供应链运作,跟踪 库存水平和市场趋势。在库存管理方面,AI 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可视性,自动记录实物商品,并在物品转手时智能输入数据。它有助于提高制造商的透明度,并为供应链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然而,AI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停机培训、启动成本、复杂系统、数据不准确、过度依赖AI以及安全和隐私漏洞等问题。企业在实施AI解决方案之前,必须准备好旧版供应链规划和管理系统。
AI发展带来的挑战
尽管AI技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其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挑战。
劳动力市场冲击
AI的发展正在对就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机器替代人工的现象日益普遍。智能机器人已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处理贷款申请、筛选招聘简历、协助法官作出假释决策等经济社会活动。《科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显示,ChatGPT能够显著提升人们的写作效率,平均节约40%的写作时间,同时输出质量平均可提高18%。
美国经济学家阿西莫格鲁(Ace-moglu)研究发现,过去四十年,美国工资结构50%至70%的变化,是由快速自动化行业中工人工资的相对下降所导致的。在中国,许多企业已在长期投资中调整机器人与劳动力的布局,酒店业普遍采用机器人便是一例。
另一方面,能够驾驭智能机器的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短缺问题凸显。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到2027年,数据分析师、大数据专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专家以及网络安全专业人士的工作机会预计将平均增长30%。德勤中国等机构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显示,目前中国数字人才的缺口约为2500万至3000万,且这一缺口仍在持续扩大。
安全与伦理挑战
AI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安全和伦理方面的担忧。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AI深度伪造新工具实施电信诈骗、散布虚假视频、激化社会矛盾,给安全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此外,AI的决策机制和数据处理方式存在不透明性,可能导致偏见和歧视的扩散。例如,面部识别技术在执法中的应用可能带来隐私侵害和种族偏见的问题。
国际合作应对AI发展不平衡
面对AI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解决方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倡导国际社会更关注发展中国家,倡导权利、机会、规则的平等。在上海建设一个制造业AI卓越中心,面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用中国的AI最佳实践提升他们的AI能力。
专家建议,应建立平衡的发展格局,先进国家不可忽视发展中国家AI发展的不平等问题。同时,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体系,确保AI的发展和应用在合法框架下进行。此外,推动技术层面创新,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科技企业加大对AI技术研发的投资,也是应对AI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其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未来,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确保公平、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将是全球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