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案释法】口头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创作时间:
2025-01-22 20:52:17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案释法】口头协议有没有法律效力?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为了尽快完成交易,尤其是熟人朋友之间,往往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由于口头合同并不比书面合同的规范与严谨,一旦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纠纷,当事人往往很难维权。

案情简介

经原被告双方通过微信协商,被告向原告购买一批护栏,总货款为75900元,原告在收到被告支付的定金40000元后组织生产,之后原告将案涉货物送到被告指定场地并安装完成后拒不履行付款义务,为此原告向法院起诉。

审理认为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通过微信达成了护栏的供货及安装合意,微信聊天中多次涉及货物的规格、价款、付款方式,该约定是原被告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依法应予确认,原被告双方应按原被告的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原告的作为卖方履行了自己的供货义务,被告作为买方应按照约定向原告支付货款,被告未按期付款,已经构成违约,因此判决被告于判决十五日内支付原告剩余货款人民币35900元。

法官有话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口头合同因其简单、效率高,在商事活动中频繁出现。但俗话说“口说无凭”,口头合同在提高商业效率的同时,也包含着巨大的风险。与书面合同相比,口头合同常见的风险有:被告否认与原告之间存在合同关系、对货物质量标准持不同看法,对价格单价及报酬产生争议、标的物数量无法确定等,对主张权利的一方来说,无疑会增加举证的困难。

应对方案

  1. 杜绝口头承诺。
  2. 签订既能促成交易,又能防范风险且可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的合同。
  3. 如果确实不方便或者时间太急来不及采用书面合同的,建议做如下步骤规避法律风险:
  • 在订立口头合同时,如果是电话的,可以电话录音,如果在现场的,可以录音或者请无利害的第三人作为现场见证;
  • 在履行过程中,尽量留下其他交谈记录,如微信、qq、邮件等(在合同履行完毕之前,不要删除这些记录);
  • 涉及钱款交付的,通过转账的方式;
  • 涉及发货的,必须留有发货及签收记录;
  • 一旦发生纠纷,协商沟通过程应全程录音。

总之,口头合同具体一定的复杂性,但通过明确的约定、遵守合同约定以及妥善保存证据等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但还是在此提醒大家,交易过程中尽量签订书面合同,对合同价款、违约责任及交付等问题进行明确的约定,并在交易过程中注意保留证据,以免发生纠纷时,造成维权困难。

本文原文来自安平县人民法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