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沙东技术转让助力中国乙肝疫苗普及:35年惠及数代人
默沙东技术转让助力中国乙肝疫苗普及:35年惠及数代人
1989年,美国默沙东公司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这一善举开启了中国乙肝疫苗普及的新篇章,也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树立了典范。
严峻的疫情形势与关键的技术转让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乙肝疫情挑战。1992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当时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高达60%,表面抗原携带率更是达到9.75%,全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1.2亿人。乙肝不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默沙东公司做出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将最先进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生产技术无偿转让给中国。这一技术转让不仅包括了完整的生产工艺,还包含了质量控制标准和人员培训。更重要的是,默沙东承诺以零利润方式提供疫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这一承诺持续了整整10年。
从试点到普及:中国乙肝疫苗接种历程
技术转让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项先进技术转化为惠及全民的公共卫生措施,才是更大的挑战。
1992年,中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生儿接种。然而,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疫苗接种并未完全免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接种率的提升。
转机出现在2002年。这一年,中国政府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但仍允许收取少量的接种服务费。这一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乙肝疫苗的普及。
2005年6月,中国进一步完善了乙肝疫苗接种政策,宣布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全部免费,不再收取任何接种服务费。这一举措彻底消除了接种的经济障碍,使得乙肝疫苗接种率得以迅速提升。
显著成效:从高感染率到低流行水平
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有力支撑,带来了令人瞩目的成效。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新生儿3针乙肝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首针及时接种率也持续保持在90%以上,均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目标。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抗原流行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2020年的5.86%。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更是从1992年的9.67%降至2020年的0.3%,接近世卫组织提出的2030年目标。
乙肝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下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肝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6.77万,标化发病率约为15.03/10万,与历史数据相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未来展望:向全面消除乙肝迈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中国要全面达到世界卫生组织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仍面临不小挑战。专家建议,未来应继续推进以下工作:
- 加强对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和高危成年人的补种工作
- 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
- 扩大筛查范围,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加强健康教育,消除对乙肝患者的歧视
默沙东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默沙东中国总裁田安娜(Anna Van Acker)表示,默沙东将继续秉持“生命无价”的理念,与中国公共卫生事业携手共进,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力量。
从1989年的技术转让到今天,35年的历程见证了中国乙肝防控的巨大成就。这不仅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成功,也是全球公共卫生合作的典范。未来,随着防控措施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乙肝这一困扰中国多年的公共卫生问题,终将被彻底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