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大突破:纳秒激光刻蚀技术打造防尘宇航服
西安电子科大突破:纳秒激光刻蚀技术打造防尘宇航服
2024年10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王卫东教授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利用纳秒激光刻蚀技术,在铝基表面上制备出具有优异防尘效果的多层次微结构。这一突破性进展,为解决长期困扰人类探月任务的月尘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月尘:探月任务的最大隐形杀手
月尘,即月球上的尘埃,是月球表面最独特的环境特征之一。这些细小的硅酸盐颗粒,直径大多在几十到几百微米之间,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尘埃,却成为了阻碍人类探索月球的重要因素。
月尘的形成源于月球表面长期受到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照射。这些自然作用不仅将月球岩石破碎成细小颗粒,还使这些颗粒呈现出独特的物理特性:粗糙、锋利且带静电。正因为如此,月尘极易附着在探月设备和宇航服上,对设备运行和航天员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主动防尘vs被动防尘:技术路线的选择
面对月尘问题,科研人员提出了两种主要的应对方案:主动防尘和被动防尘。
主动防尘技术通过电力或机械力来减少或去除尘埃附着,但这种方案需要依赖外部能源。在能源资源极其有限的月球环境下,主动防尘技术的实施成本极高,因此并不适用。
相比之下,被动防尘技术则更具优势。这种技术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结构或涂覆具有防尘特性的材料,实现长期可靠的防尘效果,且不需要额外的能源支持。目前,被动防尘技术已成为应对月球尘埃挑战的主要途径。
纳秒激光刻蚀:创新性的防尘解决方案
王卫东教授团队选择铝作为基材,因为铝具有轻量、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然而,如何让这种“老牌”材料具备卓越的防尘性能呢?团队将目光投向了纳秒激光刻蚀技术。
纳秒激光刻蚀是一种超短脉冲激光加工技术,其脉冲持续时间仅为纳秒级(一秒的十亿分之一)。通过精确控制激光能量密度、脉冲频率和扫描速度等参数,可以在铝基表面制备出不同结构参数的多层次微结构。
研究团队发现,当线间距为80微米时,制备出的铝基表面与月尘颗粒的接触面积最小,接触轮廓最短,防尘效果最佳。实验数据显示,经过纳秒激光刻蚀处理的铝基表面,与模拟月尘颗粒之间的粘附力仅为9.58纳牛顿(人手指敲击键盘的力约为七亿纳牛顿),比原始铝片的粘附力降低了52%。数字图像统计结果也表明,在相同扬尘环境中,激光刻蚀表面的尘埃覆盖率比原始铝基表面降低了约85%。
应用前景:从探月设备到宇航服
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王晓博士表示:“在月球车表面、热控设备表面、机械结构表面、太阳能电池板表面,此技术都有望应用来实现表面尘埃的低粘附效果,为人类在月球探索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随着中国探月工程的持续推进,这项创新性的防尘技术有望在未来的嫦娥任务中得到实际应用。它不仅能够提高探月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更为保障宇航员的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项技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长远目标贡献了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