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孙怀生的喷火绝技:一门传承千年的非遗艺术正谋求新生

创作时间:
2025-01-22 18:38:4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孙怀生的喷火绝技:一门传承千年的非遗艺术正谋求新生

在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每天都会有一位51岁的喷火艺人孙怀生,为游客表演这项流传千年的绝技。他12岁开始学艺,从业近40年,每天表演5场,年消耗煤油超过1000斤。然而,这门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机。

01

从童子功到"半个网红"

12岁的孙怀生第一次接触喷火时,就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由于方法不熟,煤油呛入了他的六窍,从眼睛、耳朵、鼻孔里冒了出来,那种难受的劲头让他至今难忘。喷火时还要注意气流,表演时若不慎气流倒吸,火焰涌入口腔,便会烧出水泡。孙怀生的嘴里已经脱过上千次皮,喝热水时,水流过创面都会带来剧痛。即便到了技艺熟稔的当下,如果偶遇风向突变,不可控的火焰可能也会折返烧到眉毛和头发。危险始终伴随。

经过数十年的磨练,孙怀生已经成为这项非遗文化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许多游客慕名前来的"半个网红",他每天在清明上河园的表演吸引着大量观众。然而,这份"网红"身份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02

血与火的艺术

喷火技艺不仅需要高超的技巧,更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牺牲。孙怀生每个月都要洗一次胃,因为长期接触煤油,他的嘴唇已经发白,失去了正常的色泽。这种伤害并非表面的烧伤,而是长期吞含煤油后对身体的腐蚀。

煤油是一种分馏石油后获得的混合物,含有铅和苯,不仅气味呛,对身体伤害也非常大。每次表演结束,孙怀生都会刷牙漱口,平日也会多吃蔬菜瓜果,以求食疗排铅。即便如此,他还是失去了味觉,吃下去的食物总带着一股煤油味道。

03

传承的困境

尽管孙怀生的表演深受游客喜爱,但他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现实:这门技艺后继无人。他曾经尝试收徒,但听说要把煤油喝到嘴里练习闭气,求学者都打了退堂鼓。孙怀生的儿子也不愿意学习这门技艺,他直言:"我这辈子走上这一行,爱上这一行,再过几年也就退休了。"

喷火技艺的困境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73%的非遗项目保留在传统乡村,但这些项目普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部分非遗项目自身造血能力不够强,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形成反差,难以吸引年轻人学习。

04

创新的希望

面对传承困境,一些艺人开始尝试创新。川剧艺人胡艺林在教学中改用酥油替代煤油,虽然效果略逊但更安全。他开设的教学班每期收费9800元,月入过万,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

在重庆,7岁的李文杰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喷火,已经能够登台演出。他练习水喷射的技巧,甚至在严寒的冬天,早晨比大人还早起床练习,脸冻得通红也毫无怨言。他的故事展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新希望。

05

未来的思考

喷火技艺的未来在哪里?是固守传统,还是拥抱创新?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这门艺术才能真正传承下去。

文旅部在全国设立了6700余家非遗工作坊,由优秀非遗传承人坐镇,集现场培训、非遗技艺教学、制作加工于一体。非遗文化还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通过举办非遗文化节、民俗活动、手工艺体验、非遗研学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互动,促进乡村旅游业繁荣发展,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孙怀生的故事,是非遗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一项技艺的传承,不仅需要艺人的坚持,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记忆的绝技,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